龙口:领跑北方县域经济
2025赛迪百强县市榜单上,龙口市以全国第七的排名刷新历史。这座以“龙”为名的城市,持续高昂“龙头”,稳坐“江北第一县”交椅。
这座渤海湾南岸的小城,连续五年获评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2024年交出了GDP突破16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120亿元的亮眼答卷。
一个在2024年刚通高铁的县城,靠什么领跑北方县域经济?
很多人了解龙口是因为“龙口粉丝”,甚少人知道,龙口有12家上市企业,撑起5000亿元市值,在资本市场中,有“江北A股第一县”的美誉。
小城市蕴藏“大能量”,源于其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也源于刻在血脉里的崇商基因。
龙口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渤海湾南岸,港湾自然条件良好,明清时期便已是商船云集、海运繁荣之地。“龙口粉丝”之所以得其名,就是因为最早从龙口港装船外运打上“龙口粉丝”字样。如今,龙口港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联通世界,是城市发展的“金牌合伙人”。
海边长大的龙口人自带开放胸怀,特别重视经商。“在龙口,办企业、当老板是件受人尊敬的事”已经形成共识。清代“丁百万”家族凭借诚信经营驰骋齐鲁商界,名震全国。改革开放后,一大批富有开拓精神的农民企业家勇闯市场,成就“九龙”美名。如今,崇商基因已长成繁茂的“企业森林”:全市民营企业总数超2万家,“四上”民营企业1000余家,每6个龙口人中就有1位市场主体经营者;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97%的工业企业数量、80%以上的就业岗位,成为龙口领跑的底气所在。
民营企业敢闯敢干,发展劲头十足。南山集团的成长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历经40余年发展,这家从乡村作坊起步的企业,已形成涵盖高端制造、金融、教育、健康等多元领域的产业帝国,旗下3家A股上市公司均为行业标杆。
以南山集团、道恩集团、中际旭创等巨头为引领的民营经济,成为龙口发展的主引擎。
在龙口有这样的说法:行驶在乡间公路上,你随时都可能邂逅世界级的“隐形冠军”。看似普通的园区,入驻的其实是全球光通信模块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不起眼的车间,实则是国内最大高分子复合材料生产基地;寻常的厂房内,多项科技成果入库国家库,生产出的有机颜料,75%出口至欧美日韩等地……
民营企业群星闪耀,构成龙口雄厚的工业实力、完备的产业体系。反过来,其卓越的实力和潜力又形成对资本的吸引力,让资本市场成为县域经济壮大的“加油站”。
崇商基因也体现在发展生态的持续优化上。“服务好域内企业就是当前最大的招商。”龙口市委书记李万平说,企业需要什么,党委政府就同心同力干什么。
“不管是不是节假日,服务企业专员经常来我们公司走访,只要提出问题,他们都会尽全力解决。”烟台华正仪器仪表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彦志的话,道出了龙口营商环境的“温度”。
在服务上,龙口一直在做“加法”。
近年来,龙口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服务大局”理念,用精准服务为企业护航。在龙口的高规格会议上,企业家始终坐在“C位”;创新推出“大专员+小专员”服务机制,为2万余家企业配备专属“服务员”;“项目管家”制度全程跟进,实现重点项目“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
龙口十分重视上市后备梯队建设,每年都会根据行业领域、科技创新和财务数据,筛选培育50家企业进入上市企业后备库,进行动态管理。
与此同时,龙口以诚信立市,城市信用监测排名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县域首位, 200余项“信易+”政策让“守信者得便利、失信者受约束”成为常态。
龙口在服务上做“加法”,在产业布局上则做“减法”。用龙口市科技创新促进中心主任孙兆刚的话说:“我们不但要做大,而且要做少,对所有域内的企业进行梯次培育,我们这个园区进驻的企业必须要与龙口的产业链、重点产业链相契合。”
所以,众多企业卡位入“链”,致力提升产业集聚效应。
以铝产业为例,多数企业集中在产业链中下游,而南山铝业通过多年布局,形成了从铝土矿开采到高端铝制品加工的全产业链。依托这一优势,为红牛、加多宝供应易拉罐罐体的奥瑞金包装集团主动落户龙口。“从铝业车间到我们车间,几乎没有物流成本,这是我们选择龙口的关键。”奥瑞金副厂长兼品管部部长高超说。如今,博瑞特、三元铝材等同类企业也纷纷集聚在南山铝业周边,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我们是全球短距离铝产业链最完整的企业,已带动一批配套企业集聚,撑起年产值超千亿元的高端铝材料产业集群。”南山铝业工作人员介绍说,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家里用的,只要能想到的铝材产品,在龙口的相关企业几乎都能找到。
不仅高端铝材料,围绕做大做强高端化工新材料、汽车及部件、海洋经济等重点领域,龙口推行“链长制+专班推进制”,靶向发力“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推动产业链升级,进而向科技创新要新质生产力。
目前,龙口已形成1条千亿级、4条百亿级产业链,工业年产值超2200亿元,工业种类覆盖31个大类,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达 391 家。
“单个企业强不算强,产业链强才是真的强”是龙口产业发展的核心逻辑。
龙口以工业立市,实体经济雄厚,但若仅把龙口看成一个“工厂”,那就错了。它还是有名的长寿之乡、人们眼中的幸福之城。
漫步龙口街头,连空气里都飘着慢悠悠的惬意,与工厂里智能生产线的飞速运转形成鲜明对比。
对于年轻人来说,选择城市既是选择发展也是选择生活,所以一座城市要想提高吸引力,除了有活力、有机会、有前景,还要宜居、宜养、宜游。而龙口,早在多年前就打响了“幸福之城”的品牌。
在人才引育方面,龙口实施“助才成龙”计划,设立1亿元为基数、上不封顶的专项资金,构建“顶尖人才亿元支持、创业人才千万托举、青年人才百万资助、工匠人才十万奖励”政策体系,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超18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8500余人。
“2007 年从北京来到龙口,这里的平台和机会没让我失望。”山东道恩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陈文泉说。2022年,陈文泉破格晋升副高职称,在道恩集团,像他这样的人才有很多。
在生活场景搭建上,龙口把商业品牌引进当成基础设施来做。目前,龙口有6家院线影院,有省内最大的滑雪场,有西西弗书店,有星巴克和瑞幸咖啡,有海底捞和达美乐……今年9月底,盒马鲜生落户龙口龙湖天街,这是其在北方地区的首家县域门店。“这里的生活和大城市一样便捷,而且更加舒适。”陈文泉说。
“宜业+宜居”,让年轻人纷至沓来。目前,龙口常住人口83万,城镇化率超73%,是人口净流入城市。人,是一个地方发展最大的后劲,龙口的未来后劲十足。(张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