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跨国企业投资兴业“强磁场”
意大利力派尔集团是全球汽车制动系统的头部企业,2024年10月,力派尔高端汽车零部件项目入驻烟台黄渤海新区松山产业园。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年产刹车盘产品1200万片,年产值10亿元。
烟台,这个被世界银行评为中国投资环境“金牌城市”的地方,拥有自贸区、综保区、中韩产业园等优势载体,目前已吸引1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安家。
精准招商:搭建跨国企业梦想舞台
“当时,我们在全球范围内考察了多个潜在投资地,烟台展现出的诚意和专业让我们眼前一亮。”力派尔集团亚太区相关负责人说。烟台在招商过程中,深入研究力派尔的产业需求和战略布局,围绕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精准发力,向企业全方位展示了本地完备的上下游配套企业资源,从原材料供应到零部件加工,一应俱全,能够大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
同时,烟台积极整合各类资源,为项目落地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从项目的规划设计到开工建设,政府相关部门全程参与,协调解决各种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我们感受到了烟台对招商引资的高度重视和专业服务。从最初的接触洽谈,到项目的签约落地,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跟进,为我们提供详细的指导和帮助。”力派尔集团亚太区相关负责人说,正是这种专业性和全方位的服务,让他们最终选择在松山产业园落户。
“从我们首次考察烟台,这里的服务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力派尔集团亚太区营运总监特马奇首次考察后,松山产业园管委会次日便拿出中意双语版《项目投资指南》,详细系统地呈现了当地的区位优势、拟选址地块以及建设流程等重要信息,这种高效专业的服务态度让企业对烟台充满了信心。
在项目洽谈阶段,针对力派尔提出的“意大利直投、未分配利润出资、珠海内资投资”三种投资路径,当地招商团队联合展开深入研究,精心梳理出包含时间周期、政策适配、成本测算的对比分析方案,清晰明了地呈现各路径的优劣势,让企业能够根据自身情况作出最适宜的选择。“无论我们选择哪种方式,烟台都能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这让我们非常安心。”力派尔集团亚太区相关负责人说。
优化环境:打造跨国企业温馨家园
力派尔高端汽车零部件项目专注于汽车刹车盘、刹车毂及刹车片等核心配件的研发生产,采用国际领先的全自动生产线,致力于打造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绿色无人工厂。项目的入驻,将为烟台高端制造业注入新动能。
项目引进来,还要发展好。在力派尔项目的推进过程中,烟台提供了“全生命周期”服务。
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通过市、区两级政府积极联动,多次召开专题协调会,统筹产业培育、土地供给、能耗环评等关键环节。”烟台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松山产业园更是成立专项工作组,由管委会主任牵头,分管领导分别负责洽谈、注册、基建等具体任务,形成了“市级统筹、区级落实”的高效工作机制。
针对企业首次在烟台建厂面临的流程不熟情况,市区部门主动转变服务方式,变“企业办”为“帮办代办”,按照生产需求倒排工期,将公司注册、拿地立项等关键节点细化到周、责任明确到人,提供无微不至的“保姆式”全流程护航。
从长远发展考虑,烟台还出台了铸造和锻压行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从产业生态层面为项目预留了充足的发展空间。
当地为企业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力派尔高端汽车零部件项目不是个例。
德国汉高乐泰1987年落户烟台,是第一家进驻山东的世界500强企业,38年来5次增资扩产。汉高大中华区总裁安娜说,烟台营商环境务实包容,这是公司坚定选择在这里发展的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跨国公司深度融入烟台产业链供应链,也陪伴、助力、见证了烟台跨入万亿级城市行列。据统计,外资企业贡献了烟台近三成的税收、超过四成的进出口额、近五成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跨国公司已成为烟台名副其实的发展合伙人。
政策护航:助力跨国企业稳健发展
7年7次扩产,年销售额从4000万元人民币增长到20亿元人民币,全球燃油共轨系统市场占有率位居前三……费尼亚德尔福汽车系统(烟台)有限公司落地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谈及为什么选择山东,费尼亚集团全球副总裁西蒙·戈德温回答:“山东与费尼亚产业基因很匹配,加上开放政策、人才资源加持,我们视山东为集团全球供应链的关键节点。”
烟台公司是费尼亚集团近30年来在亚太地区投资最大的一个工厂,这家来自美国的世界500强企业,对在烟发展充满了信心。
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烟台出台的一系列稳外资外贸政策,为跨国企业在烟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为了稳住外贸基本盘,烟台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稳外贸决策部署,打出政策组合拳。”烟台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烟台接连出台了《关于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实施意见》《烟台市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 年烟台产业链“千企出海”十大境外市场开拓行动》等文件,涵盖主体培育、业态创新、市场开拓、服务保障等外贸进出口全过程。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进出口2534.6亿元、增长16.1%,贡献全省三分之一的增量。
在稳外资方面,烟台坚持重点产业长效培育、重点国别集中突破、重点企业靠上服务“三重”工作法。上半年,实际使用外资6.2亿美元,占全省的10.8%。
烟台构建上下一体、内外联动的投资促进机制,聚焦16条重点产业链,深入开展“投资烟台”行动,引进过3000万美元项目7个,实际使用外资3.6亿美元。与此同时,烟台打造快速反应、无微不至的外商服务模式。在企业设立环节,全国首创“不见面”跨境审批等工作机制;在投资建设环节,建立招引重大项目快速拍板决策机制,推出“拿地即开工”“竣工即验收”等审批模式;在经营发展环节,依托自贸区设立“涉外服务专区”,打造“关保通”通关便利化新模式。
如今,力派尔高端汽车零部件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汉高乐泰的产品和服务融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费尼亚德尔福汽车系统(烟台)有限公司挂上了烟台市政府授予的“招商合伙人”牌匾……它们,都是烟台对外开放的亮丽名片。未来,越来越多跨国公司会在这片投资兴业“强磁场”找到发展机遇,共同书写烟台对外开放的新篇章。(逄苗 张晓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