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刊《支部生活》主办

传递中央和省委声音的重要喉舌

联系基层组织和党员的重要桥梁

交流和展示工作经验的重要平台

观察当代山东新形象的重要窗口

山东党建网
微信
手机版

滨州:加速“冲冠”

来源:山东《支部生活》2025-07-22


如果按“单冠企业”数量给山东16市排个名,会发现滨州并没有多强的存在感,但若看“单冠企业”数量的增速,那么滨州则非常耀眼。

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入选名单中,滨州占了5席,占全省入选企业的11.1%,同比增长400%。截至目前,滨州有9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5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67项产品产能、产量、营收或市场占有率位列全国第一,其中16项位列全球第一。

“夺冠”路上,滨州何以崛起?

全员加速

滨州正在加速冲击“冠军”。

在博兴经济开发区,益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曾是“寂静战场”。这家创立于2011年的企业,曾望“镜片”兴叹——因原料依赖进口,高端镜片的绝大部分利润都流向国外。不甘心被掣肘,公司下大力气开展研发。2021年,当第108次试验终于合成合格聚硫醇树脂时,这家营收不足10亿元的企业,终于让中国眼镜掌握了定价权。如今,益丰的产品已供应全球200余家镜片厂商,公司入选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山东京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针状焦生焦30万吨,产能位居世界前列(张丹丹/摄)

在阳信经济开发区,山东京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针状焦材料上取得重要话语权。针状焦是生产高功率石墨电极的关键材料,国内曾长期依赖进口。京阳科技一头扎进这个细分领域,花了3年时间,终于取得突破。现在,京阳科技的针状焦产能、产量、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第一,产品出口到日韩、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滨州裕能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电子级N-甲基吡咯烷酮(NMP)生产线正在满负荷运转。NMP是锂离子电池和半导体制造的关键材料,“我们采用了国际先进的连续化生产工艺,攻克了高纯度提纯技术,完全替代进口。”公司董事长王胜田说,“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球电子化学品领域的领军者。”

……

数据显示,滨州“单冠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达5.2%,远高于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

企业加速奔跑,政府在后方大力助推。比如,通过产学研合作、智能化改造、国际化并购等方式,引导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再如,和企业一道走出去拓市场、抢订单。

滨州渤海活塞有限公司曾面临技术迭代瓶颈,是当地实施的“高层次人才攻坚计划”带来突围——政府不仅给予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专项补贴,还牵线企业与山东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渤海活塞的拳头产品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年营收较10年前增长300%。

山东开泰抛丸机械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抛丸机械、全国最大的金属磨料专业生产商(李前军/摄)

山东开泰抛丸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金属表面清理行业的龙头企业,很难想象起初它只是一家木器加工厂,进军抛丸机械领域后,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通过并购国外企业快速升级技术,迅速成长为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龙头企业。

……

在滨州,政府与企业共同发力,让“夺冠”之旅明显加速。

思维之变

开泰集团两年内从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成长为国家级单项冠军;裕能电子在入选省级单项冠军的基础上,快速进军成为国家级单项冠军;国创精密用三年时间实现从“小巨人”到省级单项冠军再到国家级单项冠军“三级跳”……

滨州裕能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电子级NMP,产量、营收均列全国第1位(张丹丹/摄)

放眼全省,滨州一直是工业大市,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8个,规上企业2020户,民营经营主体超46万户。为何“单冠企业”近年才开始“爆发”?

这或许与滨州的思维之变有关。

滨州民营经济家底雄厚,同时也面临产能转移、产业转型的“双转”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滨州确定了“大开放、大改革、大发展”的工作主线,开始了一轮引资金、拓市场、抢机会的“拼抢式”发展。

2022年2月,滨州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会上提出:“今后五年,是滨州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转型创新的关键攻坚期、突破跃升的黄金发展期。我们要站在全球、全国、全省‘三张地图’旁思考谋划滨州的未来五年发展。”

同年4月,滨州市委提出了强化强党建思维、“怎么行”思维、积极性思维、数据思维等“十大思维”;次年2月,又提出了“用心干事”的“五个思维”——代入式思维、沉浸式思维、延伸式思维、链条式思维、层级式思维。

思维之变带来行动之变,滨州形成了“人人都是主人翁、千斤重担一起挑”的干事创业好风气。近几年,滨州深入实施改革“破零”工程,部署实施210项改革,全市100多项工作取得全国领先或全省率先。

在魏桥集团,高科技的介入改变了传统生产模式,随处可见的机器人成了主角(李默/摄)

行动之变带来发展之变。滨州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7%,连续4年位居全省第一位。2024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963家,较2023年增长14.66%;有18家企业入围山东省民营企业200强,资产总额居全省第一位,7家企业上榜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9家企业上榜2024中国制造业500强,资产营收总额均列全省第二位。

可以说,“冠军”的增长只是滨州“加速”的一个侧面,背后是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盘,是滨州全力拼经济的成色与力度。

“滨周到”

滨州的冠军产品大多来自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敢闯敢干离不开“滨周到”的周到服务。

在2024山东民营企业百强系列榜单发布暨“鲁商回家乡”活动上,滨州市委书记宋永祥在致辞中表示:“无论您是不是滨州籍,无论您是不是在滨州长大,无论您是不是在滨州工作,只要您来过滨州、待过滨州,在滨州有合作、与滨州有联系,那就都是滨州人,都是一家人,滨州就是我们共同的家。”

这不是滨州第一次这么说。近年来,滨州上下早已形成这样一种共识:不管国资民资外资,无论大中小微,只要是在滨州注册、在滨州创业、在滨州发展的,都是自家人,都将获得最优服务、享受最高礼遇。

何为“最优服务”?政务服务品牌“滨周到”里藏着答案:滨州将树牢“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请让我来服务你,就像服务我自己”“凡是跟企业过不去,就是跟自己过不去”“不说不行,只说怎么行”“依法有法办、有法依法办”的理念,全流程“帮办代办”、全领域“流程再造”、全周期“政策直达”。

2023年,滨州出台了《关于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的实施意见》。线上,企业家梦想网上直报平台“365天×24小时”不打烊服务;线下,市级领导“1+5+N”帮包……自活动开展以来,有1万多个企业家梦想转化为现实项目。

这里面就包括“冲冠”的梦想。

滨州专门成立了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帮扶小队,分赴10县区、287家企业开展培育提升行动,解读申报条件和政策背景,现场指导企业收集资料、优化格式,帮助企业吃透政策内涵,找到结合点,找准突破口。

为了培育更多的“冠军”,滨州建立了“初创企业—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的梯度培育体系,从入选市级“种子企业”时的研发补贴,到申报国家级冠军时的专家辅导,企业成长的每一步都有政策“护航”。

高质量发展不是“铺摊子”,而是“育苗子”,只有深耕土壤、精准滴灌,才能花木繁盛。滨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丁卫卫表示,滨州将深入实施“种子”企业全周期培育工程,强化梯度培育、聚力科创引领、优化营商环境,全力培育企业从“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推动先进制造业做大做强、做优做实。(屈昌芹  张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