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视察,要求山东“要发挥海洋资源丰富的得天独厚优势,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全省海洋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坚持陆海统筹,奋力向海图强,坚定不移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深入挖掘海洋巨大优势,聚力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全省海洋经济保持向好发展态势。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34万亿元、同比增长6.0%,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8.6%,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1.0%,海洋经济成为山东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强化战略谋划
探索经略海洋山东路径
始终以强烈的政治责任经略海洋、向海图强,全力推进海洋强省重大实践。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举措;专门到沿海调研海洋经济,召开山东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对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作出动员部署。
印发实施《山东省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关于推动全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文件,积极争取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意见》,聚力做大做强现代海洋经济。研究制定加快建设海洋强省、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的政策举措,服务推动现代化海洋强省建设。
壮大海洋产业
塑强蓝色经济发展引擎
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加快推进海洋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2024年前三季度,15个主要海洋产业实现增加值6024.5亿元,同比增长7.2%。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大力发展深远海生态养殖,国家级海洋牧场达72家,占全国的38.1%;山东省迄今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式投产;“仙境海岸”、“黄河入海”成为山东旅游新名片。
持续壮大新兴产业,“蓝鲸1号”、“国信1号”等大国重器创造多项世界纪录,一批抗肿瘤、抗病毒海洋新药进入临床前研究,海水淡化日产规模达72.32万吨,海上风电新增并网规模连续两年居全国首位。
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实施158个省海洋重点项目,总投资3755亿元;建成12个现代海洋产业雁阵形集群,培育涉海瞪羚、独角兽、隐形冠军企业551家。
坚持创新引领
强化海洋科技聚势赋能
着力构建协同高效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
集聚崂山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国字号”海洋科研机构与创新平台50个,省部市在青岛共建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海空信息感知与处理技术、深海装备智联网等省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
实施“透明海洋”等省级大科学计划,海洋钻探、深海养殖等创新成果全国领先,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1/3来自海洋领域。2024年以来,51项成果和12位青年入选2024年度山东省海洋科技创新奖获奖成果和人选名单,“‘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开发工程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实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蓝色人才专项,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家。全职驻鲁海洋界院士23人,占全国的33%,海洋领域国家“杰青”50名,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打造航运枢纽
加速世界级港口群建设
优化港口资源配置,全面提升综合枢纽功能,向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加速迈进。
全省形成以青岛港为核心,日照港、烟台港等七大港口协同发展的格局,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近5年连跨5个亿吨级台阶,2023年达到19.7亿吨。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5.69万吨,增长4.9%,继续位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
开通外贸航线258条,通达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航线数量和密度稳居中国北方港口首位。累计布局内陆港50个,开通海铁联运班列100条,服务范围覆盖黄河流域、长江经济带等区域。
交通强国智慧港口建设试点通过国家验收,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先后10次打破世界纪录。全国首个全场景氢能港口在青岛启动建设。
搭建平台载体
塑造海洋开放合作优势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着力扩大海洋领域交流合作,全面构建合作共赢发展新格局。
持续举办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儒商大会、港澳山东周等活动,促进海洋领域双向投资。省政府与自然资源部在青岛主办“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来自全球41个国家和地区的667位中外嘉宾参会,成功签约项目30个,投资总额达656亿元。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落户青岛。
中韩多式联运整车运输在威海试运行,全省首条至加勒比地区班轮航线正式开通,山东中欧班列首个中东欧集结中心塞尔维亚集结中心设立。
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船舶、风力发电机组出口额分别为213.3亿元、1017.8万元,同比增长124.6%、9.8%,其中造船业新增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均位于历史高位。
加强综合管理
构建人海和谐发展环境
统筹推进用海要素保障、海洋生态修复和海洋灾害处置,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
编制实施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全省累计确权用海面积101.1万公顷,有力保障了港口、核电、石化、海上风电等重大项目建设。
全面实行“湾长制”,陆海统筹整治入海排污口和入海河流,48条省控以上入海河流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Ⅴ类,2023年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达到95.6%。建成国家级美丽海湾4个,省级及以上海洋自然保护地达33处,沿海滩涂湿地面积超过18万公顷。
加强与江苏省协调联动,浒苔绿潮灾害处置效果历年最好。科学治理互花米草,全国互花米草防治现场会在东营召开。扎实开展“守海护岸”、“伏休亮剑”等系列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各类涉海涉渔违法违规行为。
潮涌齐鲁千帆竞,奋楫争先正当时。下一步,全省海洋工作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扛起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战略使命,以改革、创新、开放为动力,全省域、系统性、高标准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巩固和增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势头,在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中展现更大担当。(山东省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