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煤城“追新”
济宁,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如何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变身”?答案就藏在创新中。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引领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
在济宁港航龙拱港,岸桥正在进行集装箱装卸作业
济宁河流纵横,水系贯通,素有“江北小苏州”之称,这是一种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煤和船,在这里搅动波澜,风生水起。
济宁煤炭储量丰富,曾因煤而兴。向新而生,煤城必然向“绿”而行。
在济宁海纳科技高端油缸数字化车间,300余台自动化设备正同步运行,AGV运输机器人穿梭其间。高压变频一体机、永磁滚筒一体机等智能输送装备生产线上,工人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配线组装作业。这种“智能变频+永磁一体化”驱动系统,是一种先进的矿山节能降碳高科技产品,为矿山生产赋能。“仅电费一项一年就能为市属矿山企业节省1200万元。”海纳科技研发带头人王华东介绍。
向新向绿发展,使煤城开始由黑变清,并逐步走向深蓝。
依托济宁港,济宁规划航道 47 条,覆盖 10 个县市区,总里程达 1100 公里,其中 210 公里的京杭大运河主航道为高等级航道,占全省的 80%、京杭大运河的 25%,在沿线 13 个通航城市中位居榜首。
“济宁将聚力打造北方内河航运中心,服务山东高水平对外开放。”济宁市委书记温金荣表示。
当前,济宁正实施布局梁山、主城、微山3 个亿吨级港口群,连接山西、内蒙古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对接“一带一路”,开通至越南、泰国等国的外贸集装箱航线。2024 年,济宁港口吞吐量超 9500 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超 40 万标箱,稳居全省内河港运首位,内河航线达 64 条、集装箱航线 26 条,物贸网络覆盖全国 152 个城市,国际航线通达 16 个国家。
在龙拱港,自动化场桥与岸桥远程操控,无人集卡定位精准、对位高效,率先将海港先进理念融入内河,成为全国首家实现无人智能运输常态化的内河港口、唯一自动化系统全域国产化的集装箱港口。
在梁山港智慧调度中心,重载车皮的翻卸车台、储煤棚的斗轮堆取料机等设备已实现远程操控,操作手坐在办公室里,就可操作多台机器进行装卸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舾装件箱已装车,3分钟离场。”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2号船台作业区内,车辆运输班班长王超正有条不紊地指挥船舶分段装车发运,这批船舶将发往坦桑尼亚。从一年前仅有零星订单到如今“航”向欧洲、非洲、东南亚,新能船业用技术和服务赢得国际市场。
今年2月,济宁获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装载建材、煤炭等货物的船舶在京杭大运河济宁段航道上有序航行
山东恒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煤基精细化工为主业的现代化企业集团,在集团展厅,摆放着环保购物袋、清洁燃料、汽车灯饰、氨纶服饰等各种“非煤产品”。
原来,它们都是由一块块煤炭转化而来。“拿我手中的这瓶工业乙醇来说,就是利用煤炭生产中的工业尾气和甲醇合成的。”公司总经理司传煜介绍,在恒信集团,通过把煤炭“吃干榨净”,能够产出60多种高端产品,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近年来,恒信集团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推动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方向发展,打造了国内一流的煤基化工产业链条,实现了绿色转型升级与新旧动能转换。
“煤炭里面含有非常丰富的化学物质,只有把这些物质提取出来,拉长产业链条,实现煤炭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才能提升产业竞争力。”司传煜说。
以乙醇生产为例,相比传统方法,煤炭制乙醇减少了对粮食的需求,既可以作为基础原料广泛应用到锂电池电解液等新能源新材料领域,还可以继续向下游延伸,合成乙苯、苯乙烯等高端产品,为企业开辟更大的发展空间。
技术创新与制造工艺的智能化升级、融合,使传统化工产业不断提质增效。
近年来,济宁打造“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度培育链条,推动市级创新平台全覆盖,新支持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市级平台169家,省光电传感技术重点实验室等8家省重点实验室获准建设,获批省新型研发机构5家、数量居全省第一。这些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向当地企业提供定向科研成果,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济宁市“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创新高,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正加速转化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最大增量”。
由山东新能船业制造的新能源智能商品船陆续投用
在济宁,转型发展、向新而行已成普遍共识;追新逐绿、争先恐后成为新常态。
位于任城区的山东晨阳新型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内,刚完成智能化改造的阳极编组、装出炉设备正满负荷运转。作为济宁市重点产业链碳材料产业链骨干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不断加大技改投入,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步伐。
山东派智电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正熟练地将电芯组装成不同结构的锂电池组。加工好的锂电池组将出口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国家。依托创新研发,公司成功将BMS电池保护系统的耗电量从毫安级降到微安级。
“相比于燃油车,安静无噪声一直是新能源车的优势所在,但是当处于人员密集或车库等特殊场景时,安静行驶的汽车便会成为一种安全隐患。”在曲阜天博汽车电器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车间内,技术总监宫恩杰手拿一套电动汽车低速提示音产品介绍,“这就是我们为解决这一问题,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上的标配产品。”据了解,市场上这种产品有4成以上出自曲阜。
此外,全国最大的感温控温元件生产基地也坐落于曲阜。2024年,“曲阜汽车电子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首批数字产业集群。
在梁山,中稀天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稀土废料再生技术打破国际垄断,晋级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在汶上,服装企业联合海尔卡奥斯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 “接单—设计—生产”72小时全链数字化,带动县域300家中小微企业“上云用数”……
不管是新业态崛起还是传统产业焕新,靠的都是科技创新驱动。未来,只有不断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才能让“运河之都”的“新”潮更加澎湃。(丁永宏 步瑶 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