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改革攻坚 挺起国企脊梁
改革纵深推进,国企向新图强。山东省属国资国企系统持续深化改革攻坚,聚力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2023年,省属企业四项主要经营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分别居全国省级(不含直辖市)监管企业第一位、第一位、第二位、第二位。
提升发展经营质效
不断夯实国企发展根基
山东是国资国企大省,国有企业特别是省属企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大盘中占据重要位置。山东锚定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总目标不动摇,统筹抓好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国有经济的“稳定器”、“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彰显。
狠抓经济运行。围绕“一利五率”经营指标体系,出台促进省属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考核分配实施意见,开展经济运行质效综合评价,推进亏损企业治理专项整治,推动企业持续提升经营业绩“含金量”。2023年,省属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增长0.5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增长1万元/人。下一步,将强化考核引导,深入推进降本增效,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为全省经济增长注入更多动力。
狠抓对标挖潜。组织开展寻标对标争创一流行动,组建争创培育库并实行动态管理,加快打造世界一流、行业一流和专精特新企业。2023年,山东港口货物吞吐量、山东重工重型卡车和重型发动机销量稳居全球首位,山东高速运营管理高速公路里程居全国同行业首位。下一步,将更加深入地开展寻标对标争创一流行动,不断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狠抓主业管理。出台省属企业主责主业管理办法,重新拟定省属企业主责、主业、拟培育主业。深化重组整合,山东航空与中航集团联合重组顺利完成,山钢集团与宝武集团重组取得重要实质性进展。推进专业化整合,去年以来指导企业完成内部专业化整合149次。下一步,将建立省属企业主责主业管理和发展情况监测评价体系,扎实开展“一企一业、一业一企”改革试点,打造业务清晰、管理统一、运营一体的专业化发展模式。
提升现代治理水平
持续激发国企活力效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山东深入贯彻“两个一以贯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加快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努力把国有企业打造成为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贯穿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全面实现“党建入章”,省属一级企业和重要子企业全部制定党委研究决定、前置研究讨论和负面事项“三张清单”,开展“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不够有效”专项整治,企业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充分发挥。下一步,将分层分类、动态优化“三张清单”,健全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的评价机制,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着力完善公司治理。加强董事会建设,省属各级企业董事会实现应建尽建,应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的全部按要求实现,重要子企业全面落实董事会六项职权并设立规范的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保障经理层依法行权,在省属各级企业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建立“摸高”机制,经理层作用有效发挥。下一步,将研究制定董事会工作规则,深入实施外部董事履职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构建新型经营责任制,不断提升企业公司治理运作水平。
持续强化内部管理。强力推进层级压减,省属企业管理层级均已控制在四级以内,超八成企业的法人层级已控制在四级以内。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省属企业员工市场化公开招聘率、全员绩效考核覆盖率、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覆盖率常态化保持100%。加快推进省属企业司库体系建设,清理银行账户6800多个。下一步,将严格落实省属企业用工管理要求,加快推动司库信息系统全面上线运行,推动一级企业全部设立规范的投委会,持续夯实企业内部管理基础。
强化战略支撑作用
坚决扛牢国企使命任务
国有企业要做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排头兵、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实施国家重大战略的排头兵。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以来,山东围绕国之所需、省之大计,全力推进功能使命性改革,引导推动国有企业切实发挥战略支撑作用。
抓牢科技创新这个核心。完善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考核细则,将科技创新考核在改革绩效考核中的权重由12.5%提升至30%。2023年,省属企业研发投入达473.3亿元,同比增长14.3%。开展重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设立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关键资源信息协同平台,建成8个“山东国资科创基地”。省属企业在热效率柴油机、全国产自动化码头等领域取得重要技术突破,并领先全球。下一步,将制定推进省属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指导意见,完善科研人才创新激励扶持政策,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国资国企力量。
抓牢产业引领这个关键。支持国有龙头企业牵头建立推动产业链固链补链的协调机制,13家国有企业入选全省11条标志性产业链“链主”。支持企业通过并购重组、上市融资等方式,推动新增投资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2023年省属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投资占比达26.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6.5个百分点。实施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发布全国首个数字化转型地方标准,2023年省属企业数字化转型投入超400亿元,累计培育“双跨”平台7家、特色专业型平台40家,总数居全国省级监管企业第一位。下一步,将积极发挥国有企业产业引领作用,制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加快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
抓牢安全支撑这个基础。牵头成立黄河流域要素市场联盟和技术转移中心等专业化平台,投资建设山东渤中海上风电基地等绿色低碳重大项目,建立“一国企一片区”结对机制。服务重大设施建设,助力山东省内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突破2800公里,跃居全国第一。落实能源资源保供责任,山东能源建成15个储煤项目,山东黄金成功探明世界级全国最大单体金矿。下一步,将引导国有资本加大在重大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等领域布局力度,强化重要能源物资托底作用,增强高质量发展支撑保障能力。(山东省国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