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刊《支部生活》主办

传递中央和省委声音的重要喉舌

联系基层组织和党员的重要桥梁

交流和展示工作经验的重要平台

观察当代山东新形象的重要窗口

山东党建网
微信
手机版

民事无忧 一次就好

来源:山东《支部生活》2024-04-25

  “只填了一张表,就把诊所备案还有医师注册、护士注册和门头牌匾备案这些事一块申请上,一次就办完了。”近日,在嘉祥县政务服务中心“一件事”专窗,办理完业务的嘉祥康达医疗有限公司诊所负责人祝元梅连连赞叹,“真是太方便了,不用再来回跑了。”

  原来,祝元梅所办理的诊所执业登记改为“备案制”后,虽然办事效率提速不少,但在实际办理过程中,运营一间诊所仍有多项手续要跑,涉及行政审批、卫健、综合执法等多个部门。

  推出“诊所备案一件事”后,将6个相关事项集成办理,申请材料由24份精简至最多11份,实现了“一窗受理、一表申报、一次审核、统一发证”。一家诊所从开设到正常营业,最快1个工作日手续就可办结。

  这是济宁市持续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的生动缩影。

  从“一堆事”变为“一件事”,由“多次跑”变为“一次办”,济宁市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推动关联事项、办理环节等优化整合,全力提供“一件事”套餐服务,大幅减少了办事环节、申请材料、办理时间和跑动次数。

  这一套餐化的服务模式,被当地总结为“民事无忧”模式。

  “我们运用数字手段赋能就医、养老、住房保障、车辆出行等传统公共服务转型升级,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济宁市副市长刘东波介绍,去年,露营产业、充电桩报装、诊所备案、农机上牌等4个“一件事”经验做法获全省推广、数量居全省首位,100项集成服务场景实现上线运行。

  优化政务服务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支撑。

  效能提升,需要标准先行、规范引领。济宁市以“同要素管理、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为原则,制定印发《济宁市政务服务事项清单(2023年版)》,逐项编制实施清单,分情形制作5044个图文版办事指南和1086个视频版办事指南,在线上线下窗口展示应用,有效解决了办理标准规则不一致的问题。

  在管理和场所标准化方面,制定《政务服务大厅现场管理标准化手册》《便民服务中心“星级”评定标准》《济宁市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事项清单(2023版)》等,289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就近可办”。深化拓展与银行、邮政、电信、医院、商场、园区等合作模式,全市552个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点实现统一挂牌,有效推动基层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同时,创新打造“政务服务市集”,把政务服务中心“搬”进热门商圈、乡镇集市、企业车间,现场“摆摊设点”,填补政务服务“8小时外”的空窗期。目前,已组织进夜市、进集市活动20余场,服务群众企业千余次。

  为发挥数据赋能的关键支撑作用,济宁市积极搭建“爱山东·济e办”政务服务平台体系,完成市县乡村四级网上服务站点全覆盖,997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全部上网运行,网上可办率接近100%。推行免证办事,107类高频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领域全面使用,纸质证照材料“免带、免交、免出示”成为常态。加强“爱山东”App济宁分厅建设,开设“一件事”集成服务专区,首批上线28项高频“一件事”,数量居全省前列。

  “全市已推出了‘一件事’100个,优化后的承诺时限平均为3.78个工作日,时限压缩程度达到了82.73%,材料压减72%。”济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王雪尽表示,该市已基本形成一套具有高质量、高效能、特色化的“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体系,并通过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建立健全问题解决闭环机制。

  近两年,济宁市在全国率先实施“病历掌上查”,接入5家市内主要医院,“翻箱倒柜”找报告、用药处方看不懂、带着“一叠叠”病历单转院复诊等现象逐渐成为历史;创新推出“扶老一件事”,把高龄津贴发放、老年人优待证办理及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给付等7项老年人常办事项集成“一张表单、一套材料”……

  让就医更舒心、让老年人办事不再难,是为个人全生命周期提供“一件事”服务的两个典型案例。在济宁,已推行出生、入学、就业、就医、婚育、扶残助困、军人退役、退休、身后等44个集成化办理服务,大大提升了办事便捷度,减少了群众跑动次数。

  企业和项目,同样需要以全生命周期的理念来做优服务。

  聚焦激发市场活力,济宁市深入挖掘企业诉求,打造了企业开办、变更、准营、运营、退出等5类场景共44个“一件事”,为企业减环节、减时限、减跑动,降低了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比如,推出“交通运输一件事”主题服务模式,实现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证等证照的配发、换发、补发“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事到底”的高效便捷服务。

  突出项目建设“全链服务”,济宁市实施开工审批、工业项目建设落地、联合验收等12个“一件事”,审批流程减少50%以上,用时压缩40%以上,企业成本降低30%。以联合验收为例,从最初的联合勘验,发展到联合验收,再到“联合验收+交房即发证”审批模式,大大压减了重复审核环节和材料,还实施了市县一体的标准化基础清单。

  充电难是新能源汽车使用的一大痛点。济宁市精准把脉群众需求,打造“线上点单、一次办好”新模式。

  一方面,搭建“绿色通道”,供电公司主动上门对接物业企业,结合消防、供电等情况集中签订认证协议,纳入“绿色通道”小区。

  另一方面,创新“一键申报”,开发“充电桩一件事”应用,车主仅需填写个人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身份证、不动产权证等要件均由后台数据实时共享。

  居民提报申请后,当天即可接到供电公司服务预约电话,最快当天即可完成装表接电。2023年,全市累计签约“绿色通道”小区987个,安装充电桩2.6万余个。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报装一件事”,是济宁市承接的3项省级“揭榜挂帅”任务之一,任务数量居全省首位。济宁市以“揭榜挂帅”为牵引,充分调动部门和区县工作积极性,营造合力攻坚的良好氛围,打造了一批群众体验好、获得感强的工作样板。

  样板即标杆。事实上,优化营商环境,没有别的窍门,只有站在群众和市场主体的角度,做到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持续提供暖心、贴心服务,才能宾至如归、客如云来。

  从关键小事、贴心实事出发,以服务为阶石,铺就一条高效、务实、精致、亲切的营商之路。“一次就好”,是对“好客儒乡·宜商济宁”的最佳诠释。(岳远攀  步瑶  仲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