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刊《支部生活》主办

传递中央和省委声音的重要喉舌

联系基层组织和党员的重要桥梁

交流和展示工作经验的重要平台

观察当代山东新形象的重要窗口

山东党建网
微信
手机版

近悦远来 进无止境

来源:山东《支部生活》2024-04-24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更要像珍爱水源一样珍爱营商环境。

  儒风德润、尊商尚企的齐鲁大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营商环境,重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最优质“水源”。

  “新春第一会”定调高水平开放、高质量招商引资,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合力攻坚,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山东打出优化提升“组合拳”,释放出加力塑造高标准营商环境的鲜明导向。

以高标准营商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山东画卷,正徐徐铺展。

  水深则流缓

  ——聚焦做好“体系”文章,把法治挺在前头,以“硬”的标准筑牢营商环境根基  

  高标准营商环境,首先体现在“标准”上。

  去年,省政府办公厅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山东省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实施方案》4.0版,分20个领域推出170条具体改革举措,形成高位推动、上下贯通、齐抓共管的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格局。

  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孙起生介绍,今年将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标准,出台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方案5.0版,推出一批含金量高、针对性强、便民利企的改革举措。

  这将是山东自2020年以来,就优化营商环境连续发布的第5个行动方案。

  与此同时,正如省政府工作报告所列,今年还将推动修订《山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为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提供法治保障。

  法治化、标准化、规范化,架起了营商环境建设的四梁八柱,让企业和群众有信心、可预期,让营商生态更具稳定性、持续性。

  “高效办成一件事”事关政府执行力、公信力,事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去年,山东围绕大力提升行政效能、健全省政府领导同志与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优化“山东通”“爱山东”功能等制定4个“若干措施”、48条举措,在全国率先开展政府机关运转、政企沟通交流、数字政府建设提速提效三大行动,纵深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实落细。

  今年,突出强调开展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高效办成一件事”三大行动升级为四大行动,加速向高效办成“一类事”“每件事”延伸。

  为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山东创新编制了《政务服务改革工作用语规范》等标准,梳理编制了全省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实施清单和办事指南,基本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省“同要素管理、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在全国率先推出二手房“带押过户”新模式,首创公共资源交易绩效评估,创新推出1077项行政处罚“四张清单”……“济南已建立起‘条例+规划+方案+清单’四位一体营商环境制度体系。”济南市副市长李国祥表示,聚焦市场监管、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商业纠纷等领域,济南市以数字化为基础构建公正透明保障体系,促进企业公平竞争。

  数字技术的应用,为法治化营商建设提供了强力支撑。

  山东推出全省统一的“鲁通码”,身份证、社保卡等高频电子证照证明在政务服务和社会生活场景中全面应用,减少证明材料3000余万份。

  针对迁移登记多次申请和“往返跑”问题,统一了全省企业登记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再造了迁移登记流程,将原来的4个环节整合为迁移变更登记1个环节,极大提升了企业迁移效率。

  水畅则鱼悦

  ——聚焦做好“政府”文章,把效能抓在手上,以“软”的标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和谐宽松、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能够为市场主体提供充沛的营养、生长的沃土。

  仲春时节,位于青岛高新区的阿斯利康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项目施工正忙。为加快山东首个全球500强制药企业项目落地,省商务厅、省药监局、青岛高新区管委会等协同发力,助企解困。

  从2023年3月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到2023年12月走完全部审批流程、拿到施工许可证,不到一年,这个总投资额超过7亿美元的国际项目平稳落地。

  “选择山东,是因为山东办成了很多地方办不成的事情。”阿斯利康中国生物制药业务总经理林骁对诸多服务细节记忆犹新。

  落户青岛高新区后,阿斯利康的行业引领作用日渐显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上下游及“朋友圈”企业将目光聚焦青岛,珀金埃尔默等多家外资龙头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企业纷纷对接青岛高新区。

  外资企业“用脚投票”,是“山东引力”更加强劲、“山东服务”更加贴心的最好证明。

  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结果显示,山东连续四年入选营商环境最好十大省份,青岛入选位列前十的省会及副省级城市,淄博入选位列前十的地级市。

  新年伊始,山东即下达了2024年省级重点项目清单,包含项目2000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同步抓好市、县重点项目梯次谋划储备,形成了2024年1.5万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清单。

  “对这些优质项目,我们将持续优化服务保障,落实好领导帮包、专班推进机制,推动项目早落地、快见效。”省城镇化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王晓燕说。

  近年来,山东在保障项目建设方面下足了硬功夫。

  开发建设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建设用地审批监管系统,用地审批时间比全国平均少7天以上;深入推进“标准地”改革,拿地即可开工;持续深化“多证合一”“多评合一”改革,平均为每个项目节省20个工作日;在全国率先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改革,审批效率提高50%左右,测绘企业工作时间平均缩短30%—50%,生产成本降低30%以上……以高频事项集成办理为抓手,山东工程建设领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向“快”向“好”。

  事实上,集成办理、限时办结,正成为山东全域政务服务工作的发力点和落脚点,结出累累硕果。

  在国家层面《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中,山东省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为“非常高”,处于全国第一梯队。

  水清则岸绿

  ——聚焦做好“市场”文章,把服务落到实处,以“净”的标准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营商环境千万条,企业感受第一条。

  “在山东,各级党委、政府主动靠前服务,为民营企业解忧纾困,深入实施企业上市培育计划,助力企业拓展海内外市场,积极营造支持民营企业、尊重民营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东伟,分享了鲁花这家扎根山东近40年的民营企业的成长壮大过程和切身感受。

  对招商引资的“菏泽速度”,山东康沃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庆松印象尤为深刻。企业落地菏泽4年多的时间,迈上了发展“快车道”。“我们与上游企业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现已招引3家企业落户菏泽,还有数家企业正在洽谈中。”胡庆松说。

  在齐鲁大地,已经形成这样一种共识——为经营主体用心服务,为民营企业撑腰鼓劲。

  去年,省政府领导同志带头走访企业117家,开展政企沟通交流会、走进“企业家会客厅”活动9次。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等“四上”企业大走访活动,实现了走访全覆盖。全省12345热线共受理诉求4735万件,按时办理率和满意率均处在高位。

  在淄博,推行“服务走在审批前”,项目享受个性化批前服务,让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在东营,着眼“企业诉求闭环解决”,开展招引项目服务标准化试点,加快实现企业诉求全生命周期服务……

  好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大的“吸铁石”。去年,全省经营主体数量突破1465万家,新登记经营主体216万户,均居全国第二位。

  今年,济南将争取设立“济南企业家日”,以城市之名致敬企业家,更好实现企业与政府“双向奔赴”、企业与城市“相互成就”。

  “双向奔赴”的传奇故事,必将在海岱之间翻开新的篇章。(岳远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