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项工程”做实基层党建
近年来,高密市以基层党建工作“强基提质”行动为抓手,聚焦农村、城市、“两企三新”等不同领域特点,实施“四项工程”,夯组织、强队伍、筑先锋、激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打牢组织根基。
“强村共富”工程
凝聚乡村振兴合力
开展“乡村共富合伙人”行动。选树53名讲政治、业绩好的党组织书记担任兴村治社好书记,回引279名党员回村发展,组织65名驻村干部领办乡村治理、集体增收等“红领书记”突破项目,筑牢乡村振兴人才根基。深化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模式。创办生产加工型、劳务服务型共富公司53家,放大“组织力+市场力”产业发展效应,助农增收2.6亿元。建立“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群众”四级服务体系,搭建党群连心桥。
“精管善治”工程
增强城市治理效能
建强小区组织体系,构建“社区—小区—楼栋”组织链条。做优212个小区党支部,做强6个社区、197个小区党群服务阵地,89个老旧小区实现“自治共管”。凝聚多元共治力量,健全“大工委”、“大党委”机制。选聘135名兼职委员签约336个共建项目,配齐配强1022名社区专职工作者,开展“我为社区办实事”活动。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探索“德邻客厅”模式。举办820次“乐享邻里”集市,化解邻里纠纷1100余件,盘活1.1万平方米闲置空间,建设邻里食堂、共享书房等7个惠民项目,社区增收287万元。
“红色引擎”工程
赋能新兴领域发展
推动“两个覆盖”拓面升级。开展“建组织、扩覆盖”攻坚行动,精准摸排快递、网约配送、货运物流、直播电商等领域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家底”,新增重点非公企业党组织198家。探索“红链领航”赋能发展。成立安防电商、纺织服装、机械装备3个产业链党委,组建22支“红领帮办团”,开展惠企大讲堂、服务企业家日等活动25场,争取惠企资金2000万元。深化“新新力量”融合共建。开展“憩小亭”送清凉、电商孵化校地合作、骑手进社区等活动50余次,建成淘宝镇、红运驿家、卡友之家等69处“暖新”阵地,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先锋领航”工程
激发党员队伍活力
分类施策构建“7+N”管理体系。出台加强新时代党员队伍分类管理实施办法,科学划分村(社区)、机关、“两企三新”等7个领域,每个领域配套N种管理方式,增强党员队伍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多元搭台”构建差异化服务体系。突出“平时治理”和“急时应急”有效衔接,动员7600名机关党员、流动党员到居住地报到,2.3万名党员共创党组织领办志愿服务队模式,年均志愿服务时长达15万小时以上。表彰激励构建常态化评优体系。每年选树兴村、治社等9个领域的100名优秀党员,定期组织“敢为先锋”评选和“发现榜样”等活动,先后选树优秀党员典型560余名,“凤城先锋·高密力量”示范动能竞相迸发。(迟大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