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刊《支部生活》主办

传递中央和省委声音的重要喉舌

联系基层组织和党员的重要桥梁

交流和展示工作经验的重要平台

观察当代山东新形象的重要窗口

山东党建网
微信
手机版

给督导来个“督导”——转变工作作风系列谈②

来源:山东支部生活微信2025-06-11

单从字义上看,督导有监督、督促、指导、辅导之义。督导是传导压力、压实责任、推动落实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实践中较好发挥了“轻骑兵”和“利剑”的作用。然而,督导检查工作变形走样的现象时有发生,反而添了堵、帮了倒忙,督导变“堵”“倒”。

督导要因时因事,不能随意泛化

有的督导组常年或者经常被安排在一线活动,不仅容易给基层造成工作负担,基层人员往往会产生依赖感解脱感,片面认为督导组检查发现指出的问题就要认真整改,没有检查出的问题就松懈对待。

思想中产生错觉,工作中就会发生错位。有的基层干部把精力投放在配合督导组检查问题上,甚至上下“同心同力”遮掩问题,共同应对督导组检查,很少自觉摸排自身问题。

督导要深入一线,不能浮在表面

推动督导检查工作落实,要充分发挥当地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熟悉情况、开展工作便利等优势,压紧压实基层一线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

有的督导组在一个地方转了十天半个月,也不一定发现明显问题;有的边督导边出现问题,甚至前脚刚离开后脚紧接着出问题;有的像“钦差大臣”,在众人簇拥下看到的都是“亮点风景”;有的到一个地方虚晃一枪,摸不到实情,查不出问题,就打道回府;有的则好心办坏事,因工作方式方法不对路或作风不扎实,给基层添乱帮倒忙,变督为“堵”;还有的是外行督导内行,督导人员不熟悉业务不熟悉基层,下沉督导说外行话、办外行事……上山问樵,下水问渔。做好督导检查工作,必须善于激活内外力、形成强大合力。

督导要科学设计,不能各唱各调

每次部署安排督导任务时,先把为什么、有没有必要、想达到什么效果等问题搞明白。督导组要稳慎派、科学派,派到关键时、派到需要处、派会督善查的人员去。

督导,功在督,力在导。督导前,要认真准备,做好功课,明确督导内容、任务要求,然后列出清单,标注重点,挑选人员,搞好培训,做到事前有充分准备。督导中,要细心采集信息,善于倾听,善于观察,督出实情况、真问题。督导后,要认真梳理提炼,分析归因,形成督导问题整改清单,明确整改要求。

督导人员既要当好督官,也要当好“荐官”“言官”,结合督导和工作实际,积极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督导要真抓实干,不能敷衍塞责

“好人主义”不可行,“绕道而行”不可取。

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指出问题,敢于动真碰硬,敢于当包公、唱黑脸,精准点穴、精准督导,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对督导中发现的重点线索和普遍性问题,要从面上加以研究解决。对个别问题,要紧追不放、一查到底。

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因情施策,有的放矢,及时纠正偏差。解剖麻雀要细心耐心用心,结合典型案例,深刻剖析、深挖根源、找准症结,实现从“解剖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的跨越。

坚持敞开大门,走好群众路线,综合运用实地走访、个别访谈、随机抽查、了解网络舆情等方式,认真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全面准确了解实情,注重从下看上、见微知著,做到指导有方、督导有力、工作有效。

督导下“督导”。对督导进行全过程监督,事前有要求,事中有检查,事后有讲评,评出好中差。针对因督导不力发生问题的情况,要追究相关督导人员的责任,以责任倒查倒逼督导工作落实。(刘学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