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当警示教育“看客”
当前,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一些地方通过开展纪律教育主题党日活动、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等形式,上好警示教育课,全面深入查找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督促广大党员干部从警示教育中汲取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
不容忽视的是,当前仍有一些党员干部错把教训当“故事”,看时当笑料,看后作谈资,心中无警醒,导致警示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党员干部只有摒弃“看客”心态,把警示教育当成“正衣镜”“提醒铃”,多看前车之鉴、多听忏悔之言、多思贪欲之害,才能真正把“看在眼里的教训”变为“记在心里的敬畏”,让心存敬畏、手握戒尺真正成为日常自觉,推动学习教育有序有效开展。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剖析一些典型案例可以看出,一些党员干部走上腐化堕落、违纪破法的道路都是从思想蜕化变质开始的,根子在于“总开关”没有拧紧。开展警示教育要在强化理想信念上下功夫。突出政治性,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警示教育的重点任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用党规党纪加固拒腐防变“防火墙”。强化震慑力,深刻剖析腐败分子违纪违法的严重危害,让党员干部清醒看到成本之高、危害之深、代价之大,形成“大喝一声、猛击一掌”的震慑。增强代入感,深度透视腐败分子“破纪”“破法”的心路历程,让受教育者从中找到“共振点”,发现潜藏在意识中的病灶、隐藏在身边的风险,自觉增强“免疫力”。
俗话说:“药对症,一口汤;不对症,一水缸。”找准结合融入的切入口是开展警示教育的关键,让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培树清正廉洁价值理念是有效措施。要精创载体。丰富警示教育产品,拓展廉洁教育阵地,采取廉政情景剧、现场庭审、监狱参观等“场景式”讲解、“零距离”互动、“沉浸式”体验的多元化方式,放大教育叠加效应。要精细内容。从细微处着手,剖析挖掘案中人思想转变走出贪腐“第一步”的细节举动、背后成因,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要精准分类。警示教育活动不是“招待百家客的一锅菜”,既要考虑行业性、系统性、地域性腐败特征,也要根据警示教育对象的群体特点和岗位区别筛选案例,推动警示教育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转变,提升警示教育的说服力、穿透力和震慑力。
开展警示教育,“疗效”是关键,要把警示教育与查办案件同步谋划、同步实施、同步推进,增强警示教育的“靶向治疗”效果。要注重“同步”促改,深化运用“全周期管理”理念,通过以案促改专题会、庭审现场警示会等载体,放大震慑效应,强化“不敢腐”的氛围,推动案发单位引以为鉴,查漏补缺、建章立制。要注重“同力”促治,加强跟踪问效,杜绝“一看了之”的错误认知,推动各层级将警示教育与深化改革、促进治理贯通起来,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努力以好作风好形象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陈天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