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移风易俗丨最浪漫的约定

“幸福”一词的使用语境,大多与婚姻家庭有关。但究竟什么是幸福呢?是豪车盛宴的风光大嫁,是高额彩礼丰厚嫁妆的物质体面,是婚礼上的铮铮誓言,还是漫漫岁月里两个人一起共尝生活的苦辣酸甜?
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而有些不幸,可能在婚礼前就埋下了“引线”。
因为看明白了这一点,所以李铭和王笠选择了不一样的婚礼。
晨曦微露,青灰色的柏油路上,一辆披红挂彩的新能源公交车,缓缓地驶进村子,停稳。
这是李铭和王笠的“幸福专线”,核载79人的车厢内,此刻满满当当地挤着举手机拍照录像的亲友,欢声笑语几乎要将车顶掀翻。
透过车窗,可以瞧见新娘王笠亭亭玉立地站在过道中,手捧鲜花等待新郎牵她下车。
日照“521连理巴士”载新人驶向幸福
这场别具一格的公交车婚礼,源自小两口刷短视频时偶然看到的日照“521连理巴士”。“521连理巴士”是日照公交响应“移风易俗、节俭办事”倡议而打造的公交婚车品牌。迄今为止,它已经见证过120余对新人的幸福。平常,这班车正常运营,但新人们对车的装饰不会被拆除,行驶在道路上,它就是“最靓的仔”,乘客尤其是老年乘客特别喜欢。
选择公交车当婚车,起初双方的父母都不同意。李铭的父亲觉得,这是“跌份”,好像他们家过得多寒酸一样,会让亲朋好友看不起;王笠的母亲则认为,这是对女儿的不上心、对女方家的不尊重,女儿嫁过去也会“矮一头”。但小两口坚持,他们不想要千篇一律的豪华车队,太烧钱,还没个性,他们宁可省下钱当创业资金。
王笠劝母亲:“找对了人,坐什么婚车都无所谓。”好在,王笠的母亲对女婿挺满意,两个年轻人从校园到婚纱,一路走来,人品信得过,她也就勉强同意了公交车当婚车。李铭的父亲一看亲家同意了,也便不再坚持,还是孩子们的将来最重要。
成武县汶上集镇洪楼村移风易俗小戏小剧展演
七姑八姨打听王笠的彩礼和陪嫁,王笠的母亲轻轻一句话带过:“没买什么,把钱给孩子们拿去创业了。”
这话是真的,同时也是为了掩饰尴尬。四邻八舍的孩子结婚,没有不收彩礼的,偏偏王笠就没收。即便是婚礼当天,王笠的母亲想起这事来,仍然觉得窝心。顾及面子是一回事,担心女儿的将来是最主要的。虽然谁都盼着两个年轻人过得好,但万一哪天有点什么变故呢,女儿岂不是连点依傍都没有?
其实,也不是男方家没出钱,而是在两人结婚前,李家就已经拿出积蓄支持两个年轻人创业了,当时王家也出了一部分钱。所以,当两家正式议亲的时候,彩礼和嫁妆的事就略过了,谁都没再提。这是两个年轻人的意思,他们说算是提前给过了。

王笠的母亲还是替女儿“亏得慌”,这不就是“裸婚”吗?但话又说回来,若真让男方家借钱给彩礼,女儿嫁过去还不是一样要还账?她在网上看过一个准公婆给儿媳打彩礼白条的新闻,当时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丈夫也劝她:“日子得两个人脚踏实地、拿脊梁骨撑着过,那些风风光光的排场,可暖不了小窝。”想想也对,自己这一辈、上一辈,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若没有真心,钱再多也没用,“坐在宝马车里哭”不是幸福,是受罪。想要孩子过得好,做父母的就得支持孩子的事业,这样他们的将来才能有保障。
实际上,为了办一场与众不同的婚礼,李铭和王笠已经筹划了很久。
这些年,他们通过互联网看过太多离谱的婚礼,什么把新郎绑在电线杆上的、伴郎团用灭火器喷伴娘的、婚闹致新郎十级伤残的,甚至还有公公喝醉酒闹儿媳的,个顶个像段子,但偏偏又都是真事儿。“这哪里是办婚礼,简直是在搞恶作剧甚至是犯罪!”王笠和李铭商量着,与其担心亲友“闹婚”失了分寸,不如直接不给大家“闹”的机会。
所以,在他们的“幸福专线”上,车载电视播放的是两人从小到大的“纪录片”。片子剪辑得很感人,也是这时候,双方亲友才知道,李铭还是福利院的志愿者,王笠每周四都会在“四点半课堂”免费辅导孩子们写作业。
在鲁西南传统婚房举办中式传统婚礼
婚礼现场没有豪华的伴郎伴娘团。李铭只请了一位伴郎,负责端托盘,托盘上放着秤杆,新郎用来挑盖头。王笠也只请了一位伴娘,亦负责端托盘,托盘上放着新郎、新娘给彼此准备的信物。李铭给王笠准备的是一件红色球衣,王笠是中国女足的“粉丝”,代表他永远支持妻子的爱好,希望妻子像女足姑娘们一样玫瑰绽芳华。王笠给李铭准备的是一件围裙,代表着她对丈夫的期许:在外忙事业、在内顾小家,“家里的灶台归你啦”。
信物的“倒反天罡”引得宾客一片喜笑,连长辈们都忍俊不禁,连声说“现在的年轻人真是有想法”。
闹婚环节是没有的,但这并不影响婚礼的热闹。尤其是拜堂环节,司仪说“谁先抬头谁买菜”,李铭的脖子简直像装了弹簧,“啪”一下就弹起来了;当说到“谁先抬头谁管钱”时,他却特意把头又低了低……努力把好丈夫的“人设”坐实。
成武县“我们的父母爱情”故事会,用老一辈的“车马慢、一生伴”阐释婚姻中的“坚守哲学+生活美学”
王笠家在成武县,她和李铭一起参加过当地举办的“我们的父母爱情”故事会。几对携手半个多世纪的老夫妻分别上台讲述他们的爱情故事,分享彼此扶持、相濡以沫的人生经历。王笠记得一位李大娘当时讲道:“当年他用半袋地瓜干就把我娶了,灶台塌了拿木棍顶着,就这么过了一冬天。”
就是在那一刻,王笠忽然觉得,社交媒体上、短剧平台上,那些关于婚礼的什么豪华场地、精致装饰、盛大宴席、天价彩礼,“弱爆了”,像一出精心编排给别人看的舞台剧,都是虚的。反倒是老人们这些朴实无华的点点滴滴,更让人觉得踏实。“那天没有出现一次‘爱情’这样的字眼,但听着老人们从青丝到白发的故事,我觉得自己看到了爱情最美好的模样。”王笠说。
王笠和李铭买了10本笔记本,他们约定好了,要好好地过日子,把家里每年发生的大事记进去,然后等到两人白发苍苍的时候,讲给后人听。
——这是笔者见过的最浪漫的约定。(云飞 董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