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黄河丨“大梁”山东
经济大省挑大梁。作为北方第一、全国第三的经济大省,山东如何挑?
临黄河而知山东。在“行走黄河”中,笔者似乎找到了答案。
不管是三次产业还是新老行业,不管是各类企业还是人文耕作,山东样样都行,“不偏科”。这是山东挑大梁的底气。
做事,靠人。山东人,黄河魂,不服输、有闯劲、肯下力,这是山东人挑大梁的骨气。
一
1997年,葛本祥在英国参加陶瓷博览会,被一家英国厂商当成了贼,对方怕他“偷师”不让他看产品说明书。这狠狠刺痛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他立志一定要建一座世界级的陶瓷厂,于是有了现在的淄博中强瓷业有限公司。
曾庆熙大学毕业后开始接触电子材料行业,他偶然间得知,手机所用材料有一些存在“卡脖子”问题,于是放弃稳定工作回到老家菏泽创业,和伙伴刘冬共同投资建设了天厚5G新材料产业园,搞自主研发,破除国外垄断。
超纯PFA对制程要求非常严苛,整个过程不能受一丁点污染,就连设备上一颗螺丝钉生锈都不行。但山东齐氟新材料有限公司还是瞄准了超纯PFA进行生产,只因超纯PFA是高端芯片制程中不可替代的材料,而这种材料我们完全依赖进口。
山东奥德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子良说:“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这是山东人刻在骨子里的使命感,山东人身上有一股担当有为的实干性和认真劲。
行则将至,做则必成。如今,中强瓷业生产的镁质强化瓷,国际领先,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天厚新材料自主研发的7微米无纺导电布攻克了“卡脖子”难题,是华为、小米、OPPO、VIVO等企业屏蔽材料第一大供应商;齐氟新材料已经拿下超纯PFA,品质很不错;奥德斯的全地形车正在“狂飙”世界……
二
经济大省,通常也是用电大省。今年2月,山东发电量时隔五年再次回到全国第二位,但相较以前,电源结构已经大不相同——由“一煤独大”转向“风光核”三级支撑。
这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2020年时,山东的火电占比仍高达92%。但山东人靠改革创新硬生生扭转了局面。从发电,到存电,到降本增效用电,“挖空心思”向绿而行。
山东有了肥城的“盐穴储能”项目、泰开绿色低碳多场景柔性智慧园区微电网项目,等等。截至2024年年底,山东累计光伏装机约73吉瓦,位列全国第一,累计风电装机约27吉瓦,位列全国第五,新型储能装机约15.5吉瓦时,位列全国第三。
在制造业领域,山东奥德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占到销售收入的20%;珞石(山东)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迄今为止已经获得包括国际PCT专利在内的60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建起了全国首个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于一体的绿色化、智能化、现代化、标准化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示范基地……
在数智化改造方面,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连续十多年不间断地进行智能化改造,将炼钢全过程从生产一线搬到了电脑前;山东聚塑云集团有限公司,靠自主研发的数字化服务平台有力推进塑化产业变革、升级;在中化现代农业桓台示范农场,3000亩数字化大田只需一个“管家”照看……
在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上,山东先进院重点围绕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进行布局,短短几年落地产业化项目30余个,孵化注册高科技企业47家……
唯创新进取者胜。快速变革的时代,没有谁在守成、在踏步,每个人每家企业都在不停地创新、创新、创新……
这是流淌在山东人血脉中的闯劲儿,山东人身上有一股求新图变的进取之志和创新灵性。
正是在这种创新进取精神的引领下,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培育重点产业链群,发展新优势加速蓄积,为山东“走在前、挑大梁”注入更多动能。
三
寿光终结了北方人冬天没有蔬菜的历史,日照改变了北方难以种茶的状况。没去过寿光的人不知道寿光种菜有多“逆天”,同样,没去过日照的人也不知道日照种茶有多“神奇”。
比起南方的茶树,日照的茶树普遍要矮上半截,这是茶农刻意修剪的,为的是让茶树能适应北方的干旱和寒冷,平安过冬。树矮、人高,这样一来,采茶就变得更加辛苦。但茶农们不怕,对他们来说,只要能生产出好茶就行了。
他们还发明了一种快繁技术,采用茶树嫩枝,进行前期处理后,扦插到配制好的珍珠岩中,38天就能长出发达根系。而在发明这种技术之前,育苗需要18个月。如今,利用这种快繁技术培育的茶苗,已经栽种到陕西的盐碱地上,实现鲁茶“西进”。
事实上,作为中国农业第一大省,山东人种啥都很有想法,也都不遗余力。淄博润邦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营多肉花卉,培育一个多肉新品种需要3年时间,但如果这个品种在市场上不受欢迎,那么3年时间就白费了。怎么办?继续培育下一个品种。
这是涌动在山东人心头的倔强,山东人身上有一股百折不挠的韧劲和追求卓越的豪情。
不管是面对大自然的刁难,还是面对发展环境的变数,山东人从来不低头、不服输,反正办法总比困难多,干就完了。
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大梁”山东,以创新引路、以实干担当。(吕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