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刊《支部生活》主办

传递中央和省委声音的重要喉舌

联系基层组织和党员的重要桥梁

交流和展示工作经验的重要平台

观察当代山东新形象的重要窗口

山东党建网
微信
手机版

泥土中的法槌声

来源:山东支部生活微信2025-04-16

WechatIMG1382.jpg

近日,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山东省广播电视局指导,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协助拍摄的微短剧《法官的荣耀》正式上线,该剧播出后迅速引发舆论关注,网友热评“短剧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法官的荣耀》主打一个“道理不靠喊,全靠故事传”的原则,剧情直给,不扯闲篇儿,专唠真章儿。透过镜头,我们了解到基层法官的判案日常,感受到法理人情相融的司法智慧。

当法律以可触可感的形态走入生活,它就不再是抽象的条文,而是具象的生存保障。剧中“巡回法庭”的设置,让审判不只存在于法院——国徽映照处,司法权威便在场

WechatIMG1377.jpg

国徽沉甸甸,因为它承载着老百姓的人生。

法官张志民和助理林子涵,背着国徽,去田间地头为百姓伸张公平正义。这个法庭无疑是“简陋”的:一张桌子、几条板凳、几块身份牌,老百姓“家门口的最高法院”就这么搭起来了。

在这张桌子上,处理的看似是“家长里短”的小事,但关乎的却是百姓幸福生活的大事。

老李头争的不是一头牛,为的是后代不被骂是偷牛贼;邓奶奶不是索要经济支持,而是渴望孩子们的情感关照;孙姑父放弃高额抚恤金,只为让雁儿有个家;强子铤而走险售卖假烟,是为妻子筹钱治病;红梅不仅是反抗暴力,更是觉醒后迎来了新生。

通过一桩桩纠纷案件,引出遗赠扶养协议、收养法、反家庭暴力法等,不只让平行时空中的当事人知晓了法律,也给屏幕前的我们上了一堂普法课。

法有尺度,也有温度。

“孤女收养案”中,法官允许孙德厚通过走合法流程满足收养条件,守护这段没有血缘的亲情;“假烟案”中,法官申请了慈善救助基金,帮强子一家渡过难关;“家暴案”中,法官“无意”普法,为受害者支招脱险。这些在维护了刚性法律尊严的同时,又考虑到了当事人的情感需求。

这种法情互动关系还折射在乡土社会中。当村民们拿烂菜叶追打不孝子、自发凑钱帮助违法者时,也反复印证了那句“法律之外,还有人情在”。

WechatIMG1386.jpg

刚毕业的林子涵一心想办“大案”,从无奈感叹“没见过这样的法庭”,到真情表露“国徽有点沉,但我会背好它”;从“掏钱买牛”的简单思维,到为村民仗义执言的真性情,再到兼顾法理与情理的智慧办案......

老张带着这位小白法官一路过关斩将、打怪升级,“我们家子涵”也逐步成长为一名能独立思考、充满使命感的合格法官,真正做到让法槌掷地有声、落地为实。

WechatIMG1379.jpg

移动的是国徽,不变的是司法为民的初心。

老张和子涵是无数人的缩影。骑马的法官、背篓的法官、坐溜索的法官......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耳朵倾听民声,用公正审判暖人心,让普法教育到万家。

法官以法律为犁,拓开乡村治理的土壤。这种“荣耀”不在于征服,不在于显摆,而在于让法治扎根乡野田间。

走,背上国徽,跟着老张和子涵开庭去!(川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