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刊《支部生活》主办

传递中央和省委声音的重要喉舌

联系基层组织和党员的重要桥梁

交流和展示工作经验的重要平台

观察当代山东新形象的重要窗口

山东党建网
微信
手机版

“首发”青岛,有奖!

来源:山东《支部生活》2025-04-11

在万象城,买烘焙制品的顾客大排长龙;在台东步行街,国潮沉浸剧场的VR体验人气爆棚;在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一家主营花果茶和原创茶具的店铺日销售额超2万元……

这些店铺和项目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首发”。

1青岛万象城“黄油与面包”烘焙店门前排起长队.jpg青岛万象城“黄油与面包”烘焙店门前排起长队

2024年,青岛新引入80余家品牌首店,在海信广场、万象城等热门商区频频举办新品首发、首秀、首展活动,首发经济带动火热消费。 

首发经济引领消费潮流

“排队一个小时才买到,每次来都是人挤人。”在万象城一楼 “黄油与面包”店门口排队的顾客李女士说。“黄油与面包”品牌来自韩国,在烘焙爱好者中享有盛誉,青岛万象城店是其在山东的首店,入驻一年来始终保持很高的热度。

“快的话一个小时可以排到,人多的话就不敢说了,前面要是很多人排队您可能买不到最想吃的。”门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前段时间门店产品搞活动打折,排队顾客把商场圆形中庭围了三四圈。

物以稀为贵,店以新为奇。首店尤其是引入的品牌首店,自带“网红”“潮流”等标签,既满足了消费者对稀有资源的向往,也满足了年轻人对社交分享的需求,往往备受热捧。开设首店、首发新品、举办首展等成为商家抢占客流量的重要法宝。

山东首家希思黎快闪店.jpg山东首家希思黎快闪店

走进希思黎快闪店,极具时尚感的吧台映入眼帘。人们在店内不仅可以体验发质检测和头皮护理,还能品尝香醇丝滑的咖啡,并拍照打卡。希思黎品牌来自法国,这是它首次在山东开快闪店,现场工作人员说,人多时椅子不够用,顾客只能在门口排队,“为此我们从全国各门店抽调了六七名员工来帮忙”。

在青岛,像这样具有超高人气的地方有不少。海天MALL的茑屋书店、海信广场的爱马仕专卖店……首店已成为城市流量的“蓄水池”。

夜晚的台东步行街流光溢彩,尽管天气较为寒冷,步行街上仍人群熙攘、热闹非凡,走进恒泰广场的《唐朝诡事录之西行》国潮沉浸剧场,三五成群的年轻人正在等待进场。“我们关注这部剧很久了,没想到它能这么快来青岛,想体验一下。”一位年轻观众兴奋地告诉记者。

台东步行街的《唐朝诡事录之西行》国潮沉浸剧场,是全国第10家门店,也是山东首店。剧场采用先进的全感VR技术,迅速成为现象级的文娱体验项目。项目的落地,为台东步行街带来可观的流量。

商圈是城市商业活力引擎,成熟的商圈凭借其完善的商业设施、优质的消费环境和庞大的客流量,为首店、首秀、首展等提供理想的落地平台,助力产品和品牌快速打开市场。同时,首店、首秀、首展等首发经济形式也为商圈注入新鲜血液,助力提升商圈人气和影响力。

作为青岛的老牌商圈,目前台东步行街的商业建筑面积已达50万平方米,步行街内手工创意、脱口秀俱乐部、沉浸式体验馆等新业态层出不穷。据统计,2024年台东步行街累计新增店铺20余家,客流量超1亿人次,营业额突破110亿元。

青岛深蓝中心·GT PLAZA引进众多“首家”.jpg青岛深蓝中心·GT PLAZA引进众多“首家”

与此相类,银鱼巷、三江里商圈、李沧商圈等都因首发经济的繁荣而变得更为活跃。尤其是位于市南区的浮山湾商圈,坐拥万象城、海信广场、海天MALL等一批高端商业载体,是青岛首店最为集中的区域,拥有各类首店数量超350家,各种首发、首秀、首展活动不断。小米SU7 Ultra在万象城的展览曾引得车友如潮。

首发经济与商圈发展双向赋能,共同引领青岛消费升级与创新。

从“首店”到“首创”

首发经济的核心吸引力在于“新”,变首发经济“流量”为“存量”,重点在于“变”——通过创新与升级不断增加新供给。

作为青岛的老字号品牌,双合园海鲜水饺青岛菜长期占据大众点评相关榜单的榜首。

2001年,全国首家双合园海鲜水饺青岛菜在市北区开业。作为主打青岛菜的本地餐饮品牌,双合园现已在全国多个城市共开设20多家门店。其之所以能牢牢抓住顾客的“胃”,除了坚持原汁原味的品牌理念,还在于不断创新。以其所经营的水饺为例,截至目前已推出20余种不同口味,在菜品上也积极融入年轻人喜爱的云贵川等特色风味。

“除了招牌水饺,我们每年都会有菜品上新,今年新上的菜品主要是水煮海肠豆花,不过想吃的话要早点来,新菜品一般都很抢手。”双合园青岛湛山店的王经理向记者介绍。

始于首发,坚守创新,双合园越做越大。

本土品牌的创新活力体现在各个行业,本质是首发经济在“质”上的发力,着力提升活动与品牌的专业性、创新性,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2青岛首店“小川的家”.jpg青岛首店“小川的家”

“小川的家”是一家结合露营风格和精致料理的咖啡馆,走进店内,复古的露营桌椅、暖黄色的灯光以及仿真的绿植点缀,似乎都在诉说着关于露营的故事。这样的品牌风格在青岛是独一家。

事实上,“小川的家”也的确不能被单纯定义为“咖啡馆”,因为它不仅卖咖啡、卖小食,还卖露营装备,搞露营活动,实现了从单一餐饮向复合型消费体验平台的转化,成功构建起了集零售、服务、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多元化新商业模式。

“创新”二字,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店”落地,要想实现“长红”,关键还是得因地制宜,加速和城市本土文化相结合,有重点、有侧重地不断推出特色产品和服务。

向海外“首发”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首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青岛多措并举推动首发经济持续繁荣,为城市商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坚实利好的政策是首发经济蓬勃发展的沃土,青岛用“真金白银”拥抱首发经济。今年3月印发的《青岛市大力提振消费实施方案》中提到,市级财政将安排资金1000万元,支持引进落地品牌首店,对在青岛举办的高品质、高流量国内外品牌新品首发或品牌首秀等促消费活动给予补助。今年2月召开的青岛市商务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将支持引进品牌首店落地100家,力争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是“首发”品牌落地和培育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青岛加速布局进出口商品集散分拨中心,充分发挥本市“海陆空铁”四港联动的独特区位优势,加强与跨国零售商、国际知名品牌企业合作,吸引了众多海外优质商品和服务集聚,为重构消费生态、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首发”,不仅指“引进来”,还包括“走出去”,推动本土品牌走向全国、走向国际开首店、办首展、搞首秀。2025年,青岛计划支持2000家以上企业参加海外展览,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补贴支持,拓宽本土品牌“出海”边界,进一步提升品牌全球影响力。

青岛“首发”,千帆竞发!(苑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