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刊《支部生活》主办

传递中央和省委声音的重要喉舌

联系基层组织和党员的重要桥梁

交流和展示工作经验的重要平台

观察当代山东新形象的重要窗口

山东党建网
微信
手机版

党刊朗读|大山深处慢车谣

来源:山东支部生活微信2025-03-22

在鲁中大地的崇山峻岭间,蜿蜒着一条牵牛花藤蔓一样的铁路线,每日悠悠穿梭的7053/7054次绿皮慢火车,宛如一位从时光深处走来的行吟诗人,吟唱着光阴的故事缓缓前行。

车窗外,山峦如黛,田野似绸,列车仿若在一幅徐徐展开的田园画卷中踱步。它从淄博站启程,带着人间烟火的温度,向着泰山站前行,184公里的旅途,串起了沿线20个乡村站点。11.5元的全程票价和低至1元的站间票价,不仅是一组组数字,更是一份份温暖的馈赠,让山里山外的人们能轻松跨越山水的阻隔,走向诗与远方。

这趟绿色“长龙”自20世纪70年代开行至今,已历经50余载,被乡亲们亲昵地称为“庄户列车”。最初,它只是铁路职工内部通勤的伙伴,后来,却成了山区村民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每逢赶集的日子,12节绿皮车厢便化身为移动的乡村聚会。鸭蛋、煎饼、地瓜等山货,带着泥土的芬芳和汗水的味道,被村民们小心安置着;乘客们或站或倚,在列车的摇晃中,分享着彼此生活里的琐碎;孩子的新衣、家中的用品,都在这一路颠簸中,孕育着对生活的期待。

列车上发生的故事更似山间潺潺的溪流,流淌着温情:瞧,那位大爷带着满筐蔬菜去探望城里的女儿,疲惫的身躯在过道小凳上打盹,周围的乘客自发地守护着那筐蔬菜,仿佛在守护一个乡里乡亲的约定;年轻妈妈面对孩子的哭闹手足无措时,零食和玩具从四面八方递来,孩子破涕为笑,瞬间驱散了车厢内的小小阴霾,只留下温暖在心间回荡……

王大爷的故事,是列车谱写的一曲希望之歌。他的子女在列车的陪伴下,走出深山求学,最终在城市扎根。于是,王大爷开始了候鸟般的生活,列车成为亲情的纽带,城乡的距离在这一来一往中被拉近,乡村与城市的脉搏,也在列车的“哐当”声中,渐渐同步跳动。

岁月悠悠,光影晃动,高速公路与私家车的发展,曾让列车的车厢缩减,但它在人们心中的分量却愈发厚重。当传闻慢车要被取消时,不舍的情愫在人们心中蔓延。那些青涩的少年时光、奋斗的青年岁月,都与这列车紧密相连,怎能轻易割舍?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20 年,列车迎来了一次新生,升级为空调列车,往返时间缩短,并与新开通的列车接续开行,为游客打开了一扇通往省城的大门。

“驴友”们纷至沓来,曾经的“庄户列车”成了网红打卡地,泰沂山脉的自然风光和齐文化遗产,在列车的串联下,如宝藏般被人发现。

沿线的村庄也在列车的带动下,焕发出新生机, 山村的“黄金菜”、豆腐、扁桃等特色产品,伴随着列车的鸣笛声,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假如没有这条铁路,没有这列慢火车,是否还会有眼前这一切美好的景象?我不知道答案。我只知道,这列绿色的慢火车,永远是我心中的田园牧歌,它在岁月的辙印中浅吟低唱,唱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唱着乡村的发展变迁,唱进了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那一抹淡淡的乡愁,也在列车的鸣笛声中袅袅升腾。(李恒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