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刊《支部生活》主办

传递中央和省委声音的重要喉舌

联系基层组织和党员的重要桥梁

交流和展示工作经验的重要平台

观察当代山东新形象的重要窗口

山东党建网
微信
手机版

党刊朗读|正月里来闹新春

来源:山东《支部生活》2025-03-26

正月是个调皮的孩子,躲在冬的拐角处,偷偷地看了看,就蹦蹦跳跳朝着村庄跑来了,脚步还没到,村里的锣鼓便如急切的报春使者,迫不及待响了起来。那声声鼓点敲打着冬的屁股,驱散了一冬的寂静,让整个村庄都沉浸在热闹的氛围中。

打鼓的汉子甩开膀子,仿佛一只将要起飞的大鸟,将那原本就热烈的气氛搅得愈发活跃。锣鼓声带着“万有引力”,让附近村庄的人都开始向这里聚拢。很快,锣鼓周围绽放出一簇簇花朵儿似的笑脸,热烈又灿烂。欢声笑语时不时在四周响起,惊扰了叽叽喳喳的麻雀,它们从人群这头骤然惊起,扑腾着翅膀,而后又在不远处缓缓落下,为这热闹的场景平添了几分俏皮。

此刻,被禁锢在人们体内的艺术细胞,就像深埋在地下的种子,在鼓点的召唤下冲破层层束缚,从被汗水浸湿的掌心、从饱经沧桑的心房、从承载疲惫的双肩肆意生长,迫不及待地释放出压抑已久的活力,将过往生活的种种无奈,统统化作激情的舞步,肆意律动。

“嘟嘟”——清脆的集合哨声仿若一道神奇的指令,一条绚丽夺目的“七彩长龙”便出现在村里的广场上,原来是秧歌队员们在为即将到来的元宵节紧张地彩排。 

寒风中,队员们手持彩扇,身着鲜艳的衣服登场,瞬间“龙鳞”便化作各式斑斓的花色:有跳跃火焰般炽热的红,有娇羞桃花般柔美的粉,有金秋麦浪般灿烂的黄……秧歌队员们用热情与活力,将排练现场渲染得五彩斑斓。

随着锣鼓声再次响起,秧歌队不断变换队形,忽而化作一字长蛇阵,忽而又聚成紧密的梅花阵,那灵动的舞步与铿锵的鼓点相得益彰,将秧歌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次变化与律动,都如同一首韵味十足的田园诗,描绘出乡村生活的丰饶与美好,把农人们的喜乐年华生动地展现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

一些秧歌队还在传统表演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融入了划旱船、赶驴等内容,使表演更加丰富多彩。虽然天气寒冷,但丝毫不影响大家的排练热情,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喜悦。周围挤满了前来观看的群众,不时为队员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喝彩。

不知不觉间,秧歌队的排练进入了尾声,奔向正月的步伐也愈发急促,每个人的心弦都被这即将离别的丝线拨动,一种难以言说的情绪在心底蔓延。此时,远方隐隐约约传来的锣鼓声悠悠飘荡至耳畔,与心中的离情相互交织,让人一时分辨不清,那萦绕在心头、久久不散的,到底是亲人依依不舍的挽留,还是母亲道不尽的思念。 

当冬天的最后一片雪花消融,当墙上悬挂的日历一点点变薄,当为元宵节准备的最后一次彩排结束,春天的舞台即将正式拉开帷幕。此时,就让我们尽情享受这温馨而美好的时光,共同迎接新一年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可能。(汲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