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刊朗读丨高考,蝶翼上的光
又是一年盛夏,高考又一次如约而至。高考,这个刻在青春年轮上的印记,总会在某个闷热的午后,化作蝴蝶振翅的轻响,叩动记忆的窗棂。我与高考的记忆距离越来越远,但它却从未在我的心里消失。二十年光阴流转,那些为高考燃烧的日子却愈发清晰——那是将希望熔铸成星火的岁月,是生命经历的第一场庄重的浴火仪式。
二十年前,我完成了自己的高考。我是在蒲松龄故里蓼花河畔的乡村长大的孩子。那时,我总爱伏在教室窗台,看麻雀在草丛里啄食,它们扑棱棱飞向天际的弧线,像极了我对高考的想象:只需奋力一跃,就能冲破群山的桎梏,在无垠长空书写自己的轨迹。这种期许让高考如同悬在远方的启明星,既令人心驰神往,又平添几分敬畏。
我清晰地计算着距离高考的天数。倒计时牌翻动时,纸页摩擦的簌簌声总在深夜格外清晰。模拟考卷上起伏的分数,像极了月光下漫过青苔石阶的孝妇河水,在台灯昏黄的光晕里明明灭灭。班里的许多同学都和我一样,心中充满了各种情绪,有些恐惧,有些焦虑,也有期盼和希冀……此起彼伏的叹息声里,我听见自己的心跳时而如战鼓擂动,时而似琴弦漏拍。
无数次,我在心里呐喊:我实在坚持不住了!作为教师的父亲告诉我:“考前疲惫是破茧必经的阵痛,谁先与焦虑和解,谁就能触摸到蜕变的契机。”他总说,信心是撬动潜能的支点,那些在稿纸边缘涂画的蝴蝶,原是在提醒:每道错题都是新生的鳞翅正在生长。
记得暴雨突袭的晚自习后,雨滴在伞骨上串成水晶珠帘。“听!”同行的女孩突然驻足,“雨打芭蕉多像掌声。”惊雷滚过天际的刹那,我忽然读懂父亲所说的“破茧”——那并非撕裂的痛楚,而是生命舒展的韵律,是翅膀与风雨共振的和鸣。自此,我习惯了在错题旁勾勒蝶翼,将焦虑淬炼成翅脉上的纹路。
世人惊羡蝴蝶的翩跹,却少有人懂得暗夜里的挣扎。蛹在壳里拼命地挣扎,过程是那么痛苦,蜕掉外壳的瞬间,似乎都能听见它撕心裂肺的声响。但是蛹有着坚持到底的信念,它坚持着,不放弃不抛弃,承受着痛苦,一层是挣扎,一层是蜕变,最终它破茧而出,美丽的身影飞向天空……
其实,高考何尝不是如此,逃避痛苦,终将是一个丑陋的蛹;勇于面对现实,调整好心态去备考,蜕去束缚的外壳,终将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坚持住,同学们!加油吧,青春充满力量,青春也装满梦想,青春更令人无所畏惧。
如今回望,高考馈赠的何止一张答卷?二十年过去了,想到高考,我仍会情不自禁地想到那种对飞翔的渴盼。它教会我在人生每个至暗时刻,都要保持“破茧”的勇气。当命运以困顿织茧,我们仍要相信,所有积蓄的力量终将化作翼下长风。
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亲爱的莘莘学子,请相信:那些与星辰对话的夜晚,那些被汗水浸透的草稿,终将在某个清晨化作振翅的力量。当你们走进考场,请记得每道题都是命运馈赠的茧丝,而你们早已在无数个日夜的编织中,长出了属于自己的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