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刊《支部生活》主办

传递中央和省委声音的重要喉舌

联系基层组织和党员的重要桥梁

交流和展示工作经验的重要平台

观察当代山东新形象的重要窗口

山东党建网
微信
手机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性贡献

来源:山东《支部生活》2025-07-10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诸多领域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巨大的原理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诸多领域、方面有质的提升,从整体上深化了对这“三大规律”的认识;新的原理性认识作为对规律与本质的新揭示,不仅适用于当代中国,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乃至对于整个人类发展进步在诸多领域和方面都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指导意义。从其内容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理性贡献是全方位、多领域的,必须予以系统把握。

“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丰富了生产力理论。马克思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但其没有也不可能指出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会达到哪一个阶段,这种高度发展究竟如何推动生产力的进步,而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则有效回答了这些问题。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代表生产力演化中的一种能级跃迁,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基本特征,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必将催生新产业、新产品和新业态,从而引起整个人类生产关系、社会结构与上层建筑的巨大变化。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把握住了人类生产力发展的最新规律与趋势,并且科学回答了数字技术革命如何作用于生产力的各要素以及使之生成新质的问题,大大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定位丰富了经济制度理论。基于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需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经济在生产关系中最基本的规定,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对经济制度属性和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决定性影响。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表明党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在不断深化。这种认识的深化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颠覆性创新,不仅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而且对整个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都会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

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丰富了民主观。马克思、恩格斯将民主视为一个历史范畴,由于时代和实践的限制,他们无法也不可能对现实社会主义的民主进行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国家民主建设经验,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论。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明确了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建设什么样的民主,以及民主如何建设的问题,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普遍规律的认识,同时也深刻揭示了整个人类社会民主发展的规律与趋势,从而在原理层面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

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丰富了治理观。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在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之后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公共事务的处理呈现为国家、社会与成员协同共治的状况。至于新社会,则是社会成员自主自治。马克思的相关论述揭示了人类社会治理的宏观规律与趋势,但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如何治理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总结中外国家治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突出强调贯穿于现代化各领域制度的系统、全面、有效建设,强调制度的有效现代化,法治、德治、自治与共治的有机统一,并且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相关联,不仅大大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也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统筹发展与安全理念丰富了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主要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机制与基本规律,在宏观的抽象理论层面思考人类社会发展问题。人类社会发展至当代,安全问题作为一个新的重大课题日益凸显。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出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从国内发展和人类发展两个维度深刻揭示了安全与发展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明确了安全发展的内涵、机制与规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深化了人与自然关系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强调自然界对人的内生性以及对于人类社会的反作用,提出了人化自然的理念。总结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教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生命共同体理念深刻阐发了生态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生成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内在运行规律。在此基础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等,明确了生态环境作为生产力的内在属性,深化了对生态环境与经济财富之间关系的规律性认识,指明了发展和保护协同共进的新路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生产力理论。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丰富了世界历史理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深刻阐发了世界历史理论以及共产主义的“自由人联合体”理论。“自由人联合体”对应的是无阶级社会的历史远景,而如今全球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并存,整个人类社会越来越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成为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时代课题。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以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胸怀天下,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指引,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重大突破性贡献。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丰富了社会主义本质观。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对新社会特征的理解是多维度的,但并没有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视为本质特征,因为共产主义社会没有政党与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改革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日益错综复杂,党的领导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已有的极端重要性、不可或缺性进一步凸显。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重大判断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到领导主体的高度,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观和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原理。

“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丰富了建党学说。革命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主要强调经济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包括文化革命,对于在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党的建设并没有十分深入的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提出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这一重大判断深刻揭示了百年大党永葆青春活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奥秘,有效解决了世界政党执政包括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一直存在的自我监督的世界性难题,为我们党找到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极大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