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刊《支部生活》主办

传递中央和省委声音的重要喉舌

联系基层组织和党员的重要桥梁

交流和展示工作经验的重要平台

观察当代山东新形象的重要窗口

山东党建网
微信
手机版

潍县战役

来源:山东《支部生活》2025-03-12

潍县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在华东战场上第一次城市攻坚战。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经过浴血奋战,把胜利的红旗插在了潍县城头,随后成立了潍坊特别市,开启了潍坊历史的新征程。

1948年年初,解放战争进入了新的时期,人民解放军由防御转入进攻,山东兵团下达向昌潍地区开进的部署命令,挥戈东进,直扑潍县。

潍县地处胶济线的中心,是连接渤海、胶东、鲁中三大解放区的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潍县城分为东西两城,城墙高大坚固,素有“鲁中堡垒”之称。国民党守军以东西两城为核心,形成了半永久性的防御体系,其复杂坚固程度实属罕见。

战前,山东兵团召开作战会议,对攻打潍县的作战方案进行了热烈讨论,最终采纳了9纵司令员聂凤智的攻城方案,先攻西城,后打东城,摧其坚、夺其魁,稳扎稳打。

4月23日傍晚,攻城战役正式打响。解放军365门炮同时开火,基本摧毁了西城的垛口、城门楼、碉堡等目标。在炮火掩护下,工兵开始爆破,肃清了城下地堡、暗堡的敌人。24日凌晨,79团八连、四连同时投入爆破攻城,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几次用滑轮炸药杆将炸药拉升到城墙高处爆破,将城墙炸开了一个缺口。八连、四连先后攻上墙头,控制了突破口两侧,将第一面红旗插上了潍县城头。随后,在城墙上开辟了近400米的突破口。八连打退敌人5次反扑,将突破口牢牢地掌握在手中。五连三排继四连之后攻上城墙,趁夜攻入城内,在排长杨学良指挥下占领了荷花湾小学。随后,五连全部和特务连的1个排共160余人向学校西南面进攻,攻占了20多栋民房。

天亮后,国民党军出动飞机狂轰滥炸,对荷花湾小学进行阵地反击。杨学良组织力量抢修工事,站稳脚跟,并组织小股力量出击。国民党军以优势兵力不断向五连压缩,双方逐屋逐院反复争夺,战斗异常惨烈。中午时分,五连退回小学,全连只剩下20人左右。这20余人,像一把利剑插在敌人胸膛,与城墙上的部队相互支援,减轻了城墙上进攻部队的压力。

午后,25师在纵队炮群的火力支援下成功登城。城南助攻的渤海纵队11师、鲁中军区第4团也攻入城内,大部队在城内与国民党军展开了纵深巷战。至24日夜,解放军全部占领西城。国民党军指挥官陈金城见大势已去,率残部逃往东城。

4月26日傍晚,进攻东城的战斗打响了。经过一夜鏖战,陈金城眼看支撑不住,在20余架飞机的掩护下,率残部向城东南方向化装潜逃,被设伏在东门外的解放军俘虏。至此,东城战斗结束,潍县城全部解放。

潍县战役的胜利,使渤海、胶东、鲁中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进一步孤立了济南、青岛之敌,有力推动了山东乃至全国的解放。作为解放战争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潍县战役铸就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温桂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