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刊《支部生活》主办

传递中央和省委声音的重要喉舌

联系基层组织和党员的重要桥梁

交流和展示工作经验的重要平台

观察当代山东新形象的重要窗口

山东党建网
微信
手机版

传奇飞行员王延周

来源:山东《支部生活》2025-06-23
80周年.jpg

王延周,1920年出生于日照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1936年,16岁的他踏上从军救国的征途,在抗日烽火中淬炼成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其所在部队被日军击溃,不服输的王延周于1938年考入黄埔军校,开始接受系统的军事教育。

1944年,王延周与所驾驶的战斗机合影.jpg

1944年,王延周与所驾驶的战斗机合影

在黄埔军校即将毕业的前3天,王延周偶然在街头看到空军学校的招生启事。怀着“歼灭日寇”的强烈信念,王延周毅然报考,并凭借优异的成绩转入空军,正式开启了战斗机飞行员的戎装生涯。

1943年6月1日,王延周奉命执行轰炸任务,目标直指郑州火车站内满载日本军火辎重的列车。当王延周和战友们完成精准轰炸即将返航时,他的战机突发险情:引擎骤然停转!千钧一发之际,王延周以惊人定力稳住心神,他紧握操纵杆保持滑翔高度,寻找迫降的着陆点,同时快速排查座舱内的各个仪表,原来是左油箱燃油已耗尽。他果断切换右油箱供油系统,在战机即将触地的生死瞬间,以极其熟练的战术动作拉升回3000米高空,在太行山脉的云端划出一道壮观的航迹。

1953年7月,王延周胸前佩戴立功奖章.jpg

1953年7月,王延周胸前佩戴立功奖章

当王延周驾驶战机准备返航时,左前方的云隙间突然出现一个黑点并且急速放大。随着距离的不断拉近,王延周确定是日军敌机,随即打开武器保险,准备战斗。察觉危机的日军敌机急忙掉头逃窜,王延周哪里肯放过,一路紧追不舍。

王延周猛拉操纵杆,战机在太行山上空急转弯,精准切入敌机右后方位置。他将6挺机关枪同时对准敌机左侧油箱开火,哒哒哒……一梭子弹打过去,伴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敌机化作巨大火球栽了下去,冲天烟柱在郑州郊外久久不散。

这场干净利落的空中截击,创造了中国飞行员单机击落日军大型运输机的经典战例,也让王延周在空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除此之外,王延周的突出贡献还体现在驾机穿越被称为飞行禁区的“驼峰航线”。抗日战争期间,日军攻占缅甸,切断了中国从东南亚运输物资的通道。为维系物资供给,“驼峰航线”被迫开辟。这条跨越喜马拉雅山脉的航线全长800多公里,沿线山地海拔接近5000米,最高需翻越7000多米的雪峰。

航线障碍重重、险象环生,经常发生暴风雪、冰雹和霜冻,而如果遇到强气流,其狂暴程度足以将机翼撕裂或折断。再加上日军战斗机的围追堵截,飞机随时都有坠毁和撞山的危险,因此它也被称为世界战争空运史上最为悲壮的战略空运通道之一。

面对这条“生死航线”,王延周凭借着高超的飞行技术和钢铁般的意志,在1943年、1944年两年中完成8次往返。当突遇暴风雪,仪表盘结冰失灵时,他凭借肉眼在冰川峡谷间穿行;当遭遇日军战机拦截时,他驾驶C-47运输机实施紧急俯冲规避……1800多个飞行小时,王延周运进大量抗战物资,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1944年秋,王延周以出色战绩荣获“王牌飞行员”和“空军英雄”称号。

王延周在抗日战争时期累计击落5架日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击落、击伤美军战机各1架,成为我国空军史上在两次对外抗击侵略的战争中均取得击落战绩的两名飞行员之一。

长河奔涌,青史留痕。历史铭记这位蓝天勇士的功勋——2005年,85岁的王延周在人民大会堂被授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赵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