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夺金”“送金”斗争


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作为硬通货的黄金是支撑战争的重要战略资源。全面抗战时,位于延安的中共中央、边区政府和军队的经费十分短缺,对黄金的需求特别迫切。
中共山东分局了解到中共中央的财政紧张状况,主动提出利用山东胶东地区出产黄金的有利条件,向中共中央输送黄金,缓解财政压力。
当时,东北、华北的黄金矿区皆被日军占据。山东是抗日前线和根据地,胶东地区是我国黄金的主要产区,其中招远玲珑金矿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金矿。
于是,中共山东分局、胶东特委把招远作为筹集黄金的主要目标地。胶东区党组织接受任务后,立即建立健全采金领导机构,急速派员到招远县进行密筹。
怎样才能筹集到更多的黄金呢?当时胶东区党组织采取了多种方式。
首先是自办金矿。在招远罗山一带的九曲、欧家夼和蚕庄的金钱沟、虎头沟等地,都曾有抗日民主政府投资创办的秘密金矿。
其次是取得金矿的控制权。1939年冬,中共胶东区委书记王文秘密交给胶东区职工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苏继光一项任务:到招远筹集黄金,要求其“像钉子一样深深地钻进金矿,扎下根,确保完成任务”。苏继光巧妙利用天津籍矿主同国民党地方武装头目之间的矛盾,成功协助八路军控制了蚕庄矿区的开采。
再次是秘密潜入敌占金矿,带领矿工智取黄金。根据中共胶东区委指示,地下党员姜选在玲珑金矿区内实施“虎口夺金”计划。为了把金精粉带出,矿工们有的将其藏进破棉袄里,有的夹在双层的鞋底里,有的藏在挖空的棍棒或送饭的篮子里,还有的把汞膏(也叫混汞金,加热使水银蒸发即得到品质很高的金子)塞到菜饼子里,一边吃一边接受门岗检查。
除此之外,还有伏击日军运金车队,武装夺取黄金。从1939年到1944年,胶东军民多次伏击日军的运金车,缴获大量富矿石、金精矿等。最后是建立地下收购站,从群众手中购买黄金。
筹集到了黄金,如何将其安全运送到延安呢?
当时主要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分段接力的方法秘密进行。运金小分队一般由中共胶东区委和党的部队组成,他们将黄金秘密送到中共山东分局驻地,然后转送或直送党中央。运送黄金的路线,因受战争环境制约,先后走过“渤海走廊”“滨海通道”两条路线。
据当年的送金小分队队长王德昌回忆:1943年秋,一支20余人组成的送金小分队悄然行进,队员们每人携带四五十两黄金,夜行晓宿,长途跋涉。当小分队由鲁经冀入晋,到达山西境内汾河流域一个叫雁鸣渡的河畔时,突然与日军遭遇,送金小分队决定背水一战,共立誓言:“人金共存亡,宁丢性命,不丢黄金!”队长当机立断将队伍一分为二,一半队员负责渡河送金,另一半队员则阻击掩护。结果,黄金被安全送达延安,但阻击掩护人员全部牺牲。
据有关史料记载,在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向延安运输黄金至少有7次。特别是全面抗战期间,山东抗日根据地(主要是胶东地区)把13万两黄金分别送往山东分局和中共中央。
在国民党政府停发八路军军费并封锁抗日根据地的情况下,这13万两黄金为根据地军民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渡过难关,最终为取得抗战胜利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吴秀才 供稿单位: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