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责乎其实”的坐标系
“凡事责乎其实,而无骛乎其名”是清代治河名臣靳辅在《重立总督河道题名记》中的开篇语,“责乎其实”意在工作要追求实质、讲求实效、注重内涵。“实”一直是我国古代贤臣良吏坚守的为政之道。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力戒虚功、务求实效,防止重“形”不重“效”,用实干推动发展、取信于民。这与“责乎其实”的要求一脉相承。
责乎其实,要在摒弃虚名。只有摆正“华”与“实”的关系,脚踏实地、注重实际,才能摒弃徒有其表的虚名,杜绝急功近利的短视,将精力投入真正有价值的目标。康熙年间,当靳辅面对黄淮泛滥危局时,他既没效仿前人争修“镇水神牛”的虚势,也没有贪图“速治速成”的浮名,而是躬身踏勘千里河道,综合运用“束水攻沙”、疏浚筑堤等方法,终使“黄流顺轨,漕运无阻”。靳辅治河碑文不记官职升迁,专述工程得失,以务实去华、摒弃虚名之举,为后人树立了典范。
责乎其实,贵在真抓实干。干事创业既要破除虚浮之气,以科学态度把握规律、校准方向,更需要砥砺躬行之志,在矛盾交织处突破,这样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初到兰考时,面对“三害”肆虐,既不照搬文件指示,也不空喊口号,而是踏遍全县120余个生产队,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在漫天黄沙中,他俯身抓一把泥土辨别盐碱含量;于狂风暴雨里,他拄着木棍绘制排涝地图。正是这般“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务实精神,让他总结出“贴膏药”“扎针”的治沙良方。党员干部唯有放下虚架子、扑下真身子,在务实功、求实效上下功夫,才能取得“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的政绩。
责乎其实,重在久久为功。“责”重在干实事,不看口号多响,只看问题有没有真解决。“久”就是有耐心,不贪一时热闹,甘做打基础的长线活。有人搞“面子工程”,结果荒了“里子”;有人总想立竿见影,最后虎头蛇尾。对党员干部来说,真正的政绩,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民心账本。当代“草鞋书记”杨善洲退休后扎根大亮山,22年造林5.6万亩,将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捐给国家,最终留得青山在人间。面对赞誉,他说:“我就是想帮家乡办点实事。”真正的政声,不在勋章流光溢彩,而在万事“实”打头,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扎实推动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在任何时代、干任何事业,都需要“责乎其实”的人。新征程上,党员干部尤需在“实”上下功夫,干字当头、实字托底,锚定“责乎其实”的坐标系,以求真务实的作风、锲而不舍的精神、久久为功的韧劲,不断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唯其如此,方能在历史和时代的长卷中留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永恒政声。(卢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