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基层减负披上“隐形衣”
近年来,为基层减负的呼声日益高涨,一系列减负举措相继出台,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让他们能够轻装上阵,专注于服务群众和推动发展。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基层减负的成果正悄然被一种“隐形衣”所掩盖,使得减负之路依旧崎岖。
一些地方减负部署落实下去反而加重了基层负担,陷入“为基层减负而减负”的形式主义怪圈。比如,有的地方台账、留痕少了,但与减负相关的工作台账反而变多了,甚至搞减负工作大评比;有的地方把减负工作一股脑儿压给基层落实,频繁要求基层提交自查自纠报告,变相增加了基层工作负担;还有的地方刚一推动减负工作就要求下级单位报成绩、写总结、树典型,为基层减负是假,好大喜功是真。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要避免基层减负披上“隐形衣”,必须时时紧盯那些对基层减负精心“美颜”的行为,防止基层减负沦为形式主义的重灾区。
要明确职权责任。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进一步厘清不同层级、部门间的权责边界,不能把什么事都压给基层。要加快构建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行高效的基层工作体系,集中解决基层权责不匹配、职能不明确的问题,确保人按职责干、事按制度办。同时,强化属地管理责任,防止以层层压实之名行推卸责任之实,避免基层“责任超载”,彻底让基层干部将工作时间全身心用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上。
要转变工作作风。为基层减负,要牢牢抓住转变作风这个重点,着力转变思想观念、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以基层实际需求和工作成效为导向,在精简会议时注重质量和实效,在开展检查时秉持客观公正、注重实绩的原则。要树牢大抓基层和服务基层导向,真正扎下根、俯下身,深入基层实际,做好调查研究。同时,要建立健全监督反馈机制,鼓励基层干部对减负过程中的形式主义问题进行如实反映,对违规行为严肃问责,确保减负工作不走过场、不打折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撕掉基层减负的“隐形衣”,激发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热情,为基层治理和国家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要坚持科学考核。从根本上破除减负中的形式主义,科学考核至关重要。要充分了解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工作特点和实际困难,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差异化且切实可行的考核指标。要破除传统思维、路径依赖,以考准考精考实为出发点,切实优化精简考核体系和考核方式;要化繁为简,不搞“繁琐哲学”,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用到抓落实上;要发挥考核激励作用,完善关怀激励机制,为基层干部拿掉“考核过多、留痕过度”的负担,消除“多干多错、不干不错”的心理包袱,切实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徐远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