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刊《支部生活》主办

传递中央和省委声音的重要喉舌

联系基层组织和党员的重要桥梁

交流和展示工作经验的重要平台

观察当代山东新形象的重要窗口

山东党建网
微信
手机版

干部考核要“显”“潜”并重

来源:山东《支部生活》2025-03-09

政绩观体现着党员干部如何履职、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影响着干部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各级党组织要明确干部考核中“显绩”与“潜绩”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坚持以考核为导向,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改革实践中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既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揆诸当下,在干部考核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有的地方考核过度聚焦“显绩”,陷入了唯GDP、唯项目、唯数据的误区,导致当地干部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对生态、医疗、教育等长期性艰巨性工作敷衍塞责、一拖再拖,醉心“作秀”而非“做事”,严重损害群众的长远利益;有的地方缺少系统科学的“潜绩”考核体系,对科技创新投入成效、人才培养体系、社会治理发展状况等“潜绩”难以精准量化,“潜绩”考核陷入僵局困境。因此,要引导干部深刻领悟“显绩”与“潜绩”的内在联系,抓当下、办实事,谋长远、计未来,统筹兼顾二者发展,找准平衡、精准发力,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要用好政绩考核“指挥棒”,树好干事创业“风向标”,不断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机制,引导干部正确处理“显绩”与“潜绩”的辩证统一关系,既重眼前成效,又谋长远发展,争当推动高质量发展领跑者、排头兵。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机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工作特点和职责要求,量体裁衣、精准设置考核内容,将急功近利“出政绩”、劳民伤财“搞形式”、数据造假“掺水分”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列入负面清单,对于短期内发生工作变动的领导干部,动态考察其负责工作的衔接程度与推进效果,引导干部防风险、明底线、守红线。要拓宽考核评价渠道,通过一线谈话调研、实地走访等方式,深入剖析干部在“显绩”上的创新突破,洞察其在“潜绩”中的战略远见,避免“只看材料写得怎么样、只听汇报说得怎么样”的片面评价,深入实地考察干部工作干得怎么样、老百姓口碑怎么样,实现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考核评价干部。要强化考核结果运用,避免出现考用“两张皮”、结果不落地的现象,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养、评优评先、激励约束等紧密挂钩,对既注重“显绩”又重视“潜绩”、工作成效显著的干部,在评优评先、提拔使用、职级晋升等方面优先考虑、重点倾斜,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优秀者优先,实现“用好一个人激励一大片”的良好示范效应。(昝明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