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刊《支部生活》主办

传递中央和省委声音的重要喉舌

联系基层组织和党员的重要桥梁

交流和展示工作经验的重要平台

观察当代山东新形象的重要窗口

山东党建网
微信
手机版

从《新华南》看党报党刊的使命任务

来源:南方杂志社2025-09-2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报党刊要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新华南》于1939年4月1日在韶关创刊,以“团结抗战,打败日寇,肃清汉奸,建设新中国、新华南”为办刊宗旨,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华南地区以统一战线形式创办的期刊。《新华南》发表了众多富有战斗精神的文章,展示了抗战时期的党报党刊如何承担起使命任务,是中国共产党在华南地区建立的一个重要文化宣传阵地。

坚持党对《新华南》的绝对领导

1938年广州失守后,鉴于华南地区抗日斗争的现状,中共广东省委认为必须建立一个公开的舆论宣传阵地,传播党的声音,扩大党的影响。1939年1月,中共广东省委在韶关召开第四次执委扩大会议。此次会议根据当时广东的抗日战争形势和政治状况,确定了广东党组织工作的基本方针和任务。会后,广东省委便把宣传教育工作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决定创办一份公开性质的刊物,以扩大党在政治上的影响。同时强调,在办刊过程中,党必须保证组织上、政治上独立领导。在此背景下,《新华南》应运而生。

《新华南》是广东省委以抗日统一战线的名义创办的机关刊物,动员了各个阶层人士参加编委会和担任撰稿人,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公开、合法的抗日宣传活动。对《新华南》的工作内容和刊载主题,中共广东省委也进行了诸多指导。例如,在《新华南》创刊初期,广东省委对其缺乏政治斗争等弱点进行指导和帮助。

作为中共广东省委机关刊,《新华南》在创刊过程、刊登文章、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都接受了党在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领导,是由我党领导的公开舆论宣传阵地。

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宣传

一是围绕反逆流进行舆论宣传。自《新华南》创刊后,反逆流斗争一直是党的宣传工作的中心,广东省委为此还提出了“组织上退守,政治上进攻”的口号,即在组织上严加整顿巩固,在政治上扩大反逆流反汪伪舆论宣传。按照中共广东省委的指示,在维护团结抗战大局的前提下,《新华南》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与国民党顽固派破坏团结抗战的行为开展斗争,成为广东省委扩大反逆流宣传、开展反逆流斗争的舆论阵地。

《新华南》有针对性刊发了《团结问题的重提》《团结、抗战、克服危机》等以“反逆流”为主题的文章,旨在揭露敌人的阴谋,揭露国民党顽固派反共行动的真相。在揭露反共阴谋后,文章撰写者还会发出团结抗战、反对分裂的呼吁,呼吁要精诚团结,要坚定抗战到底的意志,要反对分裂,反对倒退。

通过《新华南》的宣传工作,民众对国民党顽固派和汪伪政权的真实面目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为教育引导广大人民进行反逆流斗争、声讨汪伪的卖国行径、坚持团结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群众积极抗战。广州沦陷后,为了突出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新华南》自创刊之日起,就将抗日救亡、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宣传,作为报道与言论的中心内容。在办刊过程中,密切关注全国乃至世界的抗战形势,把握着华南抗日斗争的舆论导向。主要体现在:

第一,分析抗战局势并揭露日寇在华南的阴谋和罪行。通过《敌对广东的新企图与我们的新任务》和《怎样粉碎敌人狂炸阴谋》等文章,揭露日寇在速战速决战术失败后,已经转向用政治诱降的策略来扰乱中国的民心和秩序,从而迫使我们投降,以帮助人民群众认清目前的局势,了解战局。

第二,维护团结抗战大局,积极动员群众,宣传民族战争的正义和积极抗战的意义。《新华南》始终高举抗日、团结、进步的旗帜,发表富有思想性、斗争性的文章,号召广大民众紧密团结起来,给南侵的日寇迎头痛击。《新华南》第一卷第八期特地开设“鲁迅先生三周年祭特辑”,歌颂鲁迅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全民族的团结抗战,从团结抗战的角度出发,用名人的爱国精神来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抗战。

三是指导群众抗日爱国运动。《新华南》十分重视对青年、妇女、儿童等群体抗日爱国运动的指导,除了发表大量指导文章,还开设“讲座”等专栏,介绍交流各地开展抗日群众运动的经验和体会,推动抗日群众运动的开展。

广东青年有着勇敢、积极、好动、热情的特性,在历史上具有光辉的革命传统。为了鼓励广东青年运动的发展,《新华南》配合省委工作部署,于第一卷第八期开设“青年问题特稿”专栏,刊登《我对广大青年的期望》《潮汕青年怎样建立民众武装》等文章,介绍各地如何将青年动员到基层机构、如何组织训练青年参加抗战的经验,鼓励青年坚持奋斗,参加抗战。

《论广东的妇女运动》分时期对广东的妇女运动进行了总结,指出妇女运动从分散到团结、从城市到乡村、从慰劳到注重宣传教育的趋势,提出了发展广东妇运的方法:“坚持团结,切实执行组织原则的群众性、统一性和民主性,加紧生产的动员。”对广东妇运进行了更为深入有效的指导。《新华南》还刊载育英儿童工作团的文章,说明儿童为什么可以做抗战工作,如何做好儿童抗战工作,并且相信“把这种子播种到祖国的每个角落里去,把我们的这种新的教育的精神与方法,培植出很多美丽的鲜艳的花果来”。

通过在党刊发表对群众抗日爱国运动的指导文章,有助于群众第一时间了解党中央对抗日爱国运动的方针;通过专栏介绍和经验交流,更是有助于各地根据他人经验并结合自身条件更好地开展抗日爱国运动。《新华南》将党和群众的声音传达给彼此,承担起桥梁的使命。

服从全面抗战大局开展统战工作

秉持着“团结抗战,打败日寇,肃清汉奸,建设新中国、新华南”的办刊宗旨,《新华南》服从全面抗战大局,积极开展统战工作,为开展统战工作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邀请国民党和各民主党派、著名文化人士担任特约撰稿人。《新华南》特约撰稿人除了大量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也有当时活跃的民主党派人士。在文化人士都颠沛流离、辗转奔波的情况下,《新华南》能够邀请这些进步人士、社会名流、民主人士担任特约撰稿人,将众多进步的文化人士团结汇聚在刊物周围,密切合作。在《新华南》发表的文章中,经常引用国民党高层的抗战言论,既有助于他们坚持抗战立场,又进一步动员了广大群众投身抗战,可谓一举多得。

动员海外侨胞进行抗战援助。作为华南地区的文化宣传阵地,《新华南》还通过加大抗战国际宣传,争取更多国际友人的援助,动员侨胞回乡服务,吸引了南洋一带的华侨回乡服务团共赴国难,抗日到底。

作为抗战时期华南人民的喉舌,《新华南》将抗战文化宣传工作与统战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从各个方面号召广大群众和一切爱国民主党派、爱国人士,同一切投降、分裂、倒退的行为进行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的党刊《新华南》以抗日救国为己任,以统一战线的面目出现,适时把握华南抗战宣传的舆论导向,向华南地区民众传递党中央和广东省委的抗日救亡路线和方针政策,及时帮助人民群众认清抗战形势、坚定抗战信心,给予华南人民以精神武装,吹响了华南抗战的号角,承担起“传播党的声音,扩大党的影响,教育民众,揭露敌人,打击敌人”的使命任务。新时代的党报党刊,要当好党与人民沟通的桥梁,综合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把握舆论方向,加强舆论引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