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刊《支部生活》主办

传递中央和省委声音的重要喉舌

联系基层组织和党员的重要桥梁

交流和展示工作经验的重要平台

观察当代山东新形象的重要窗口

山东党建网
微信
手机版

如何让党的好声音入脑入心

来源:七一客户端/《党课参考》2025-08-09

“今天的宣讲让我明白,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

“原来先进模范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精神,立足岗位努力工作。”

近日,在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平木镇白蟒寺村,一场精彩的宣讲活动正在进行。凤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陕西好人”李世华自编秦腔戏词,唱出凤县公安干警在水灾中舍己救人的感人故事,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助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近日,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联合省级相关部门,以“文明实践·‘理’响三秦”为主题,举办陕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风采展示大赛。

在此次大赛带动下,宝鸡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活动持续升温,一大批优秀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走向街头巷尾,活跃在田间地头,以百姓视角、百姓语言扎实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工作,让党的好声音入脑入心。

讲“清”更讲“精”

杨建明是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渭水苑社区党委书记,也是一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最近这段时间,他奔走于多个社区开展宣讲。

“社区是党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我在社区工作多年,对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有着直观认识。”杨建明在宣讲中,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以“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城市社区服务”为主题,向基层传递着一个朴素的道理:只有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才能把社区建成群众的幸福家园。

将高深的理论讲得清楚又精炼,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的一项基本技能。宝鸡市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作用,常态化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宣讲活动,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宝鸡市陈仓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田秋梅将理论政策和群众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向群众宣讲医疗、养老等惠民政策,受到群众欢迎;在凤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朱珍的“我眼中的西秦和美乡村”主题宣讲引发了近百名镇村干部的强烈共鸣。

2023年,宝鸡市在陕西省率先出台《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从市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高校教师、县(区)优秀宣讲师、“乡贤名嘴”等群体中选拔产生。宝鸡市形成了理论专家系统讲、文艺骨干艺术讲、好人好事百姓讲、全媒应用融合讲的理论宣讲体系,打造出一支常驻群众身边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队伍。

讲“活”更讲“实”

“宣讲既要注重丰富内容,也要注重创新形式。比如,宣传交通安全等内容,如果照本宣科,那么将会缺少一定的吸引力。”宝鸡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金台大队交警、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乔世超说。

每年开学季,乔世超都会到宝鸡市各中小学校园,以“崇德向善周礼宝鸡”为主题,向师生宣讲文明交通知识。此外,他和同事常态化为车辆驾驶人员宣讲安全知识。

乔世超介绍,他们自制了许多教具,把马路“搬进”操场,在驾驶室里上交通安全宣讲课,让学生现场感受车辆驾驶人员的盲区,以此提升宣讲效果。

2024年底,宝鸡市举办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风采展示活动。活动现场,13名(支)优秀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团队)采取朗诵、演讲、快板等形式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模范好人事迹,有效增强了宣讲的感染力。在该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的陈雅茹说:“实践锻炼让我不断提升宣讲水平,进一步激发了宣讲热情。”

近年来,宝鸡市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结合个人实际,将理论政策、文明新风等内容编排成西府曲子等,开展宣讲3800余场次,并录制60余个“微视频”,借助市、县、镇、村、组的“五级微信群”,精准推送文明实践服务。

讲“理”更讲“事”

“文明是什么?是清晨的一声问候,是公交车上的一次让座,是与人交谈时的专注倾听,是不小心碰撞后的一声‘对不起’。”几个月前,“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走近您身边”系列活动在宝鸡市凤翔区东湖北广场举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刘寅啸与现场听众分享故事、交流心得。一旁的“雍心帮”志愿者在开展义诊、义剪等便民服务。凤翔区将宣讲活动与为民服务有机结合,受到了群众的热情欢迎。

宣讲解读的是理论政策,描述的是和群众息息相关的“小故事”。广大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以“小切口”讲述“大主题”,让宣讲春风化雨、深入人心。

在宝鸡市眉县首善镇文明实践所,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刘敏带来“以改革精神破局 用创新实践筑基”主题宣讲,运用“理论讲堂+情景模拟”的创新形式,让40余名社区工作者和居民代表感受到基层治理的智慧。

“案例库+方法论”让宣讲内容更充实,“图片叙事+场景还原+艺术演绎”让宣讲形式更丰富,“调研+实践”让宣讲更深入……宝鸡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持续推进宣讲队伍多元化、宣讲内容场景化、宣讲活动常态化、宣讲品牌长效化‘四化’建设,整合多方资源,融通线上线下,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让文明理念在基层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