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刊《支部生活》主办

传递中央和省委声音的重要喉舌

联系基层组织和党员的重要桥梁

交流和展示工作经验的重要平台

观察当代山东新形象的重要窗口

山东党建网
微信
手机版

“龙舟讲堂”推动基层理论宣讲“破圈”

来源:七一客户端/《党课参考》2025-06-26

以文化之舟载起思想之潮。2025年4月22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龙舟讲堂”启动仪式在该区九江镇敦根社区举行。南海区“龙舟讲堂”的首秀,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让党的创新理论如龙舟击水般激荡民心。在南海区,“龙舟讲堂”正以“破圈”之势,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探索出基层理论宣讲的新模式。

一场文化赋能的品牌实验

一个没有围墙的宣传阵地

在“龙舟讲堂”的首场宣讲中,宣讲者与听众沿着龙舟水道,一起赛龙舟、赏美景,讲故事、传精神。在这场思想盛宴中,没有照本宣科的枯燥,只有听众能听懂的语言、感兴趣的故事。借由这些新颖的载体,党的创新理论也更加通俗易懂。

“龙舟讲堂”开启了“南海有理”理论宣讲品牌的崭新篇章。

一个理论宣讲品牌,往往具备独特的地域特质。南海区依水而生、河网密布,自古便有“村村有龙舟”的传统,龙舟竞渡不仅是民俗活动、竞技运动,更是推动基层治理与乡村全面振兴的纽带,承载着团结拼搏、谦让友爱的精神内核。

龙舟文化中蕴含的团结奋进精神与新时代发展要求高度契合,因此,南海区将“龙舟讲堂”作为深化“南海有理”理论宣讲品牌的全新实践。

经过筹备,南海区选定龙舟文化底蕴深厚的敦根社区作为试点,通过挖掘水乡历史、活化非遗资源,构建起“理论+文化+实践”三位一体的传播体系,将党的创新理论、乡村全面振兴政策与龙舟竞渡精神结合,探索兼具地域特色与时代价值的理论传播路径。

“我们要让理论宣讲像龙舟竞渡一样充满活力,既保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烟火气’,又用好新技术手段。”南海区互联网行业党委专职副书记吴小文介绍,未来,借助数字化手段,“龙舟讲堂”将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实现全天候宣讲。

理论宣讲品牌只有融合地方特色、创新表达形式,才能“立”得更稳。南海区深谙“符号即传播”的底层逻辑,将“龙舟讲堂”提炼为可感知的形象。其Logo以“龙舟”为核心元素,融入水乡浪花等地域符号,搭配“奋楫争先”“同舟共济”等标语,使“龙舟讲堂”的相关内容更易引起共鸣。

随着“龙舟讲堂”品牌的“启航”,一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的理论宣讲创新实践拉开了帷幕。接下来的3年内,南海区力争培育百名基层宣讲员,开展超300场特色活动,预计年参与人次突破10万,将“龙舟讲堂”打造成为党的思想传播基地、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实践基地、人文经济示范区建设思想文化交流基地,让党的创新理论如珠江水般奔流不息,既滋润人民心田,又激荡发展浪潮。

从单向输出的“讲堂”

到双向奔赴的“对话场”

宣讲的生命力既在于“接天线”,又在于“接地气”。过去两年,“南海有理”不断创新宣讲方式,创制红色短剧《福昌茶居里的秘密》、歌曲《南海之脉》、舞蹈《醒狮操·寤》等,把理论演出来、唱出来、舞出来,让群众爱听爱看、乐在其中,在欣赏艺术中感悟思想力量,奏响理论宣讲“最强音”。

南海区“龙舟讲堂”在敦根社区的“首航”,让理论宣讲与龙舟碰撞出新火花,为南海区各镇街打造“龙舟讲堂”树立了典范。不仅如此,南海区还推出《南海区“龙舟讲堂”推广计划》,进一步明晰了“龙舟讲堂”的实践路径,明确了真正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的突破点。

首先是丰富宣讲形式。南海区7个镇街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创建“龙舟讲堂”。比如,桂城街道从非遗的角度切入,用文化匠心丰富“龙舟讲堂”内容;西樵镇将“龙舟讲堂”与南海龙舟超级联赛结合开展,从赛事、人文、经济等重点领域选择宣讲切入点,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丹灶镇在康园、有为水道等特色景点,打造“龙舟讲堂”教学场景,用生动的故事讲述国家的发展变化。与此同时,“龙舟讲堂”把讲桌搬到龙舟基地、村史馆,开展“龙舟研学”“乡村美学工作坊”等互动活动,举办“龙舟微党课”“水文故事会”等沉浸式活动,把鲜活的实践融入党的创新理论宣讲。

其次是充实宣讲内容。精彩的宣讲需要“致广大而尽精微”,不能仅仅是讲道理,还要从群众的实际关切出发,讲“群众话”、有“群众味”。“龙舟讲堂”的宣讲内容涵盖党的创新理论、政策解读、文化传承、实践赋能、民生关注五大类,面向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人群,宣讲台不再是单向输出的“讲堂”,而是双向奔赴的“对话场”。接下来,“龙舟讲堂”还要将宣讲带上“云端”,扩大覆盖面,联动主流媒体,打造短视频专题栏目,传播典型案例,并用好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涵盖宣讲预告、课程预约、答题打卡等功能。

再次是建强宣讲队伍。宣讲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内容,也取决于宣讲者的水平。“龙舟讲堂”的宣讲队伍凝聚了南海讲师团、本土人才队伍等方面的力量,其中不仅有研究人文经济的学者、“百千万工程”政策顾问、高校思政教师,还有返乡的创业青年、退役军人等。当宣讲员用自己的语言解码理论,用身边的故事传播信念,用“乡土感”的表达为受众带去丰富的“情绪价值”,“烟火气”十足的宣讲便足以打动人心。

新时代的宣讲不仅是理论的传达,更是心灵的连接。“龙舟讲堂”破浪而来,“破圈”而出,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群众的心中,使其成为群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