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刊《支部生活》主办

传递中央和省委声音的重要喉舌

联系基层组织和党员的重要桥梁

交流和展示工作经验的重要平台

观察当代山东新形象的重要窗口

山东党建网
微信
手机版

汇聚各方力量形成“百千万工程”向心力

来源:南方杂志社2025-06-15

临近中午,位于惠州市博罗县的雨花关爱敬老家园互助餐厅内逐渐热闹起来,前来免费就餐的老人络绎不绝。

而在几个月前,这家服务近100位困境老人的餐厅,还曾面临着运营压力。今年1月,互助餐厅成为“粤伴长者计划”老人助餐行动首批资助的长者饭堂,及时解决了燃眉之急。

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广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及其理事单位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等共同发起粤伴关爱计划,包括“粤伴长者计划”老年助餐、助医行动,“粤伴童行计划”困境儿童关爱行动等,目前已在广东14个地市的21个县域落地。

“广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自1993年成立以来,累计接收善款超141亿元,联合或配合7776个(名)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参与4075个帮扶项目。”广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理事长罗惠兰表示,近年来,基金会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聚焦“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中心工作,以“6·30”活动为助力乡村平台,不断创新公益品牌,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百千万工程”是关系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大事。在强化保障措施方面,广东“百千万工程”明确将建立新型帮扶协作机制、广泛调动社会力量作为重要内容。《广东省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行动方案》提出,实施社会力量动员行动,广泛汇聚各方力量,形成向心力。

新型帮扶协作机制贡献“新”动力

5月8日,河源连平县陂头镇11个村林业碳汇碳普惠项目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成功出售,为村集体增收170余万元。

2023年,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广东能源集团、南粤集团作为组团纵向帮扶单位进驻连平县。省直纵向帮扶组团驻连平县工作队队长、帮扶干部临时党委负责人告诉《南方》杂志记者,碳汇项目的顺利完成凝聚了各帮扶单位的努力。去年11月27日,项目成功通过省生态环境厅备案,迈出关键一步。5月8日,广东能源集团节能降碳公司以36.21元/吨的价格购入约4.73万吨碳普惠减排量,为11个村贡献了一笔丰厚的生态收入。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广东建立健全纵向支持、横向帮扶、内部协作相结合的新型帮扶协作机制,珠三角6市选派300余名干部开展对口帮扶协作,实现对全省57个县(市)及粤东粤西粤北市辖区全覆盖;省有关单位选派193名干部组成62个纵向帮扶组团,纵向帮扶支持57个县(市)及5个重点老区苏区市辖区。

区域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同样是广东面临的重大短板。广东不断深化医疗教育帮扶,推动125家高校院所与57个县(市)、29个区结对开展“双百行动”,73家三甲医院组团帮扶粤东粤西粤北60个县(市、区)113家县级医院,带动帮扶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大幅提升。

去年底,省教育厅公布了2025年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示范区(示范校)、实验区(项目校)、实验校名单,广东二师附属阳西第二中学与附属方正中学入选,成为阳江市阳西县教育上的历史性突破。

“此前,阳西存在基础教育质量比较薄弱、教育干部与教师专业素质水平不高等问题。”阳西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杂志记者,“百千万工程”实施后,阳西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共建省内首个“双百行动”乡村教育集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阳西教育集团,将6所城乡学校纳入集团管理,面向全国公开招聘集团书记、校长、名师17人,并组建学科基地22个,推进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方法与教学方式在阳西落地。

半年多来,集团获县级以上奖励120余项,其中省级30余项、国家级10项,发明专利5项,带动全县教育水平大幅提升。

“百千万工程”里的企业力量

汕尾城区马宫街道长沙村,位于黄江出海口。设立在村里的沈海高速长沙服务区旁边有一个存续几百年的长沙炮台,自引进专业团队运营后,炮台和服务区成了高速路游客歇脚的打卡点。

“今年五一期间,游客高峰时一天达到9万人,平时周末也有一两万人。”长沙村党总支书记徐文彬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去年上半年,中铁广投投入力量对长沙村进行改造,如今长沙村焕然一新,村道干净整洁,旁边的小菜园等“四小园”彩蝶纷飞。

2024年3月,中铁广投“百千万工程”汕尾指挥部成立并进驻汕尾,先后组织8家工程局、3家设计院参与汕尾“百千万工程”建设,高峰期投入超2300名建设人员攻坚项目。

“我们和汕尾市共商建设方案、创新合作模式,率先确立了‘公益+微利’总体平衡模式。”中铁广投“百千万工程”汕尾指挥部指挥长唐洪涛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重点建筑业央企助力县镇村建设,是广东省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效的重要举措。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张勇介绍,广东推动建筑业企业积极参与美丽圩镇打造、人居环境提升等领域,并形成“央企带头、国企参与、民企跟进”多方力量参与的格局。

去年以来,中建集团明确将深度参与“百千万工程”作为跟广东省政府战略合作落地落实的关键抓手和总牵引。中国建筑(广州)总部聚焦县镇村基础设施、沿线风貌带提升等重点任务,在2024年实施助力项目1292个,总投资额超290亿元。

“央企有资金优势,也有专业、人才和全产业链资源等优势。”中国建筑(广州)总部总经理刘宝山告诉《南方》杂志记者,依托这样的优势,中建集团形成了“助智慧”“助产业”“助金融”“助人才”“助渠道”等“五助力”模式。

截至2024年底,建筑业央企助力广东15个地市的500余个镇街,开工项目超2400个,金额超700亿元。

广大民营企业同样是广东“百千万工程”实施的重要参与力量。4月9日,在清远市清城区龙塘镇,长隆·龙塘“百千万工程”番薯产业项目正式启动。2024年,广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理事单位长隆集团捐赠超1800万元,推动该项目落地实施。

实际上,仅在清远市,多年来长隆集团就一直致力于参与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慈善公益、乡村振兴等诸多工作和活动,如银盏林场长隆宏志学校建设项目、清远源潭镇丝苗米产销一体化及陈皮柑种植项目等。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广东深入推进“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实行市场化运转、项目化操作,1万多家民营企业深度参与,共结对帮扶8000多条村,实施帮扶项目1万多个,投资金额160余亿元。

凝聚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

近日,位于梅州市蕉岭县的蕉岭广州小镇连接国道205线的规划横二路实现全线贯通,为小镇数百居民日常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

走进蕉岭广州小镇,规划横二路宛如一条“中轴线”笔直贯穿整个小区,路面平坦宽阔,两旁绿意盎然,崭新的住宅楼颇具岭南特色、客家风貌。

实际上,蕉岭广州小镇的启用尚不到半年。广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杂志记者,2024年6月,梅州市“6·16”特大暴雨灾害发生后,各县区受灾严重,蕉岭不少村民房屋被毁。

广州广泛发动党政机关、国企、民企及社会爱心人士等各方力量捐赠资金和物资累计超2800万元,举全市之力支援梅州灾后重建,仅用数月时间就高质高效援建2个“广州小镇”。2024年12月18日,全部23栋780套安居房提前完成实体交付。

“‘百千万工程’推进实施以来,我们坚持群众主体地位,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凝聚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广东“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乡村工匠、产业村长、返乡能人等农村实用型人才是“百千万工程”尤其是镇村建设中的宝贵力量。广东在全国首创“乡村工匠”职称评价标准,大大提升了乡村工匠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仅在江门市,截至2024年11月,当地累计评价“乡村工匠”人才1774人,位居全省首位。

各类专家可以为“百千万工程”提供智力支撑。广东“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专门成立省“百千万工程”专家智库,充分发挥高校院所、院士联合会等作用,深度参与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规划建设等“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

在阳西县,当地“点单”提出项目需求70个,并主动链接高校资源,吸引来自26所高校70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1100多名大学生入县下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乡村振兴提供助力。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各方力量汇聚奏响了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的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