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基层网格化治理的河南实践
2025年2月12日,全省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会议召开,省委书记刘宁强调,抓基层、打基础、固根本、强治理,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筑牢坚实支撑。近年来,河南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部署要求,积极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网格化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为推动基层高效能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河南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网格化治理的主要做法
坚持党建引领。着力推进党建与基层网格化治理深度融合,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创新网格党组织设置模式,科学设置网格党组织架构。新乡市构建“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网格党组织体系,实现了党建网格和治理网格深度耦合。发挥基层党组织统合社会力量功能,凝聚多元力量,充实网格员队伍。郑州市通过“一核统管”模式,统筹街道工作人员、退休党员、社区积极分子等加入网格员队伍,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治理,形成多元共治格局。
科学精准定格。基于历史沿革、便于管理、全域覆盖等原则,因地制宜划分网格。在街镇层面划分形成“街道(镇)—社区(村)—网格”三级网格体系,部分地方结合治理需求优化网格结构。周口市设置精细化网格治理单元,按照原则上“30—50户”标准,统筹划分9614个四级微网格。荥阳市在大型商超、学校等重要区域设置150个专属网格。理顺网格管理内容,构建集成化网格体系。南阳市推进网格“多网合一”,将基层党建、综合治理等工作纳入基层网格。
推进数智赋能。遵循数字时代基层治理规律,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智技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与精度。整合各部门数据,全面聚合力量,构建智慧化数字治理平台。焦作市中站区打造集民情在线、网格数据、党建先锋等功能板块于一体的智慧党建平台,推进党建数据与治理数据相融通。注重信息资源整合,最大化整合运用信息建设成果。郑州市将基层治理网格化平台与数字城管平台对接融合,将政务网、视联网等“四网”融合,构建一屏观全域、一网统全局、一线通上下、一键全处理的数智治理新格局。
加强制度保障。通过制度创新保障基层高效能、长效治理。濮阳市率先出台河南首个网格化服务管理地方性法规《濮阳市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条例》,就网格事项实行清单制和准入制、建立联动处置机制等方面作出规定,为网格化服务管理提供法治保障。信阳市制定《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规程(试行)》《网格员管理办法(试行)》等,规范网格员队伍发展。
二、河南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网格化治理的实践成效
提升为民服务精细化水平。通过数字技术应用,有效实现群众需求的精准识别与为民服务智能化供给。通过网格员常态化走访,及时准确了解群众诉求。焦作市推行“网格化+民情图”模式,详细记录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荥阳市针对群众看病需求,开发“行走的医院”便民服务应用,注册用户已超10万人,累计完成服务量2万余人次。郑州市聚焦基础教育、卫生健康等民生领域,开发上线163个便民服务小程序。
提升群众基层治理参与度。网格化治理通过细分基层治理单元,将治理半径从村(社区)延伸至网格层级,形成规模适宜的治理单元。网格化治理密切了群众与治理工作人员的联系,强化了群众对基层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郑州市将党建引领作为网格化治理主线,构建形成“基层党组织+社会组织+群众自组织”的治理格局。
提高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建成“数字平台+多元力量”协同化解纠纷机制。线上依托数字化治理平台,实现矛盾纠纷闭环式流转,避免基层治理中权责不清、推诿扯皮等情况出现。线下吸纳专业力量进入网格员队伍,提升矛盾处置专业化水平,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全网联动”的治理目标。截至2024年10月,郑州市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平台累计处理各类事件445万余件,事件办结率达98.1%,群众满意率达95.95%。截至2024年8月,周口市川汇区成功化解纠纷1223起,调解成功率达99.1%。
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转型。提升网格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水平,依托信息化支撑的数字治理平台,整合跨部门资源,重构业务流程,构建互联互通、扁平高效的智慧城市治理体系。将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和数字优势深度融合,推动治理模式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治理转变,构建形成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的治理格局,显著提升治理效能与现代化水平。信阳市围绕指挥一体化、权责明晰化、条块协同化,优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形成“王”字形治理架构。
三、河南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网格化治理的经验启示
坚持党建引领。深化“五星”支部建设,持续抓牢抓实农村、街道社区基层党组织这两个“基本盘”,总结推广“五星”支部建设经验,提升支部建设水平。加强新兴领域党组织建设,在县区成立“两新”组织工委,乡镇(街道)成立“两新”组织综合党委,增强党的号召力。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以提升基层党建质量为主线,通过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强化帮扶指导、加强日常督导等,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坚持数智赋能。整合跨部门数据,构建上下贯通、横向互联、条块结合的一体化信息系统和综合智慧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注重降低数字治理平台居民终端操作难度,提升终端技术的包容度和容错度,真正做到便民利民。提升治理主体数字素养,定期开展网格员数字化教育培训。加强对广大群众信息技术知识的教育和宣传,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积极吸引有技术、懂管理的人才参与基层治理。
坚持人民至上。科学界定网格权责边界,调整优化网格管理事项清单,逐项明确牵头部门,确保群众诉求即时受理、精准分派。建立网格分层分类服务供给机制,确定基础服务事项满足群众所需所求,确定特定服务事项满足重点人群需求。创新服务方式,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在网格内集成共享养老、教育、文体等,开发智治便民服务平台,实现社区服务资源可视化查询与精准化匹配。
坚持制度创新。健全群众参与机制,深化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畅通线上线下群众参与渠道,构建形成“议题征集—协商决策—执行监督”的群众参与流程,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完善多元议事协商机制,构建网格议事会、圆桌会、小板凳会等。构建多元绩效考核机制,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考核的首要标准,建立包括居民、职能部门、网格等在内的多元评价主体,涵盖网格事件办结率、群众诉求响应速度等多维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