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刊《支部生活》主办

传递中央和省委声音的重要喉舌

联系基层组织和党员的重要桥梁

交流和展示工作经验的重要平台

观察当代山东新形象的重要窗口

山东党建网
微信
手机版

把握经济规律做强做优做大国资国企

来源:《当代广西》2025/112025-06-09

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载体和实现形式,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深刻领悟和牢牢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个“必须统筹”,充分认识规律、尊重规律、运用规律,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资国企,为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发挥标杆引领和反向构建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国有企业既体现政府意志和人民利益,又直接参与市场竞争,要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互协调中当好纽带。

打造有效市场的“标杆”,带头遵守国家法律和市场规则,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构建灵活高效的市场化运营机制,通过供应链管理、资源分配和市场化竞争,推动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当好建设有为政府的“向导”,主动为政府“瞭望”、为市场“发声”,积极参与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政策修缮,助力消除“中梗阻”,提升政策目标、工具、时机、力度、节奏与市场的匹配度,推动形成“国企主动作为—政府精准有为—市场运转高效”的良性循环。

优化布局和结构调整,推动构建更有韧性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平衡是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国有企业应以自身供需扩容和稳定,推动总供给和总需求在创造和引领互动方面,实现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以结构调整提升供给质量,深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头雁”作用,以“三个集中”为导向,减少无效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加快构建体现特色与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高质量供给扩大内需,在提振消费中积极作为,加力扩围落实“两新”政策,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强化新产品新服务供给,推进普惠性服务下沉、释放基层消费需求,合理足额落实职工工资增长机制,推动关联消费主体和服务客体“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以高水平开放稳定外需,在制度型开放框架下强化自主开放,动态开展区域国别的比较和机会研究,以“场景清单”“机会清单”挖掘各国需求、优化海外布局,不断提升“走出去”扩大外部需求和“引进来”消化过剩供给的能力。

强化创新主体地位,推动新旧动能更加平稳接续转换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着力点。国有企业在创新领域拥有特殊基础优势,应切实当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主体,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动能接续更新。

加强全链条创新主导,充分发挥创新链产业链的黏合作用,在创新决策、科研组织、成果转化中强化多重主体角色,积极整合国内外创新要素,牵头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通过资源、应用、回报、服务等工具贯通创新链中的卡点堵点断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专业领域开展指向性创新,着力提升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区域经济布局的适配性,重点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努力突破和掌握更多“根技术”,产出一批“从0到1”的原创性、颠覆性成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更好融合发展,促进科技与产业创新双向互动赋能的有效衔接,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统筹用好各种存量增量资源,推动资源跨时空配置更加有效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国有企业通过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保障国家对社会资产的运作,更好引导经济发展。

通过盘活存量催生增量,树立整体性治理思维,加强产业统筹布局和产能监测预警,推动存量资产“云端”高效运转、调剂共享;通过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推进资产针对性盘活,释放沉淀资源投向高附加值领域,实现“资产”变“资源”、“老巢”栖“新凤”。通过做优增量反哺存量,充分用好已有资本,通过混改、设立产业基金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增量项目,提升市场化发展效率;建立增量项目科学评估机制,严控非主业投资,防范“摊大饼”式发展;探索“存量资产+增量资本”联动模式,打通双向流动渠道,利用存量业务稳定现金流支持战略性新兴领域培育,将增量投资的创新技术反哺传统业务转型升级。

着力提升企业发展质量效益,推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一

经济发展是“质变”与“量变”相统一的过程。国有企业应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均衡提升“五个价值”,更好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导作用。

提升经营质量,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ESG管理体系,加强投资、授权、全面预算、资产负债、合规管理和法人治理等制度系统集成、协同配套,提升针对市场形势变化的迅速应对能力、针对经济运行波动的全周期协同能力以及多场景灵活协同能力,推动经营更加稳健均衡、要素配置更加高效、经营成果更具价值内涵。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打造主责主业聚焦、核心竞争力强、品牌和市场影响力大的龙头企业,破除同质化经营、同业竞争的藩篱,集中有限精锐力量和宝贵资源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冲锋陷阵,促进产业高效发展和良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