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县域经济“出圈”记
走进揭阳市惠来县临港产业园,一个高达147米、跨度116米的巨型龙门吊呈现在眼前。
“在海边搭‘巨型积木’对它来说是小菜一碟。”广东蓝水深远海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严志兵说。在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洋油气设施等建设过程中,龙门吊是关键起重工具。今年年初投入使用的这个“巨无霸”,是蓝水深远海参与制造的全球首台3800吨超重、超宽型的门式起重机。
巨型龙门吊的身后,惠来沿海一带的海上风电、海工装备、海洋牧场等海洋经济项目林立。近年来,海洋经济和绿色石化两大产业集群,带动惠来经济跨越式“进位”。
县域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的主战场,县域强不强,根本在产业。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多次强调,要着力抓好县域经济,要求“抓住产业这个根本,更好实现强县富民兴村”“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自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广东各地乘势而上、加速破题,以攀高比强、跨越赶超的劲头角逐县域经济新赛道,各县区在差异化发展中纷纷“出圈”。57个县(市)整体经济增速连续两年快于全省。
找准赛道,实现差异化发展
2018年刚刚筹备时,惠来县临港产业园前詹主园区还是荒山野岭。
2020年,来自长三角的蓝水集团,在这里设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短短几年,周围一批项目拔地而起。严志兵也见证了园区内产业项目从小到大、从有到强,再从一强到多强的发展历程。
“这两年,园区内可以用热火朝天来形容。”惠来县临港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林镇鑫对《南方》杂志记者感慨。截至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39家,涉及海工装备、新材料、海洋牧场等多个领域,其中世界500强企业3家、建成投产项目18个。这些企业计划总投资1800亿元、完成投资超600亿元、年产值超120亿元。
地处沿海的惠来,靠绿色石化和海洋经济两大产业集群带动,GDP继2023年同比增长57%后,2024年增长15.2%、达584.86亿元,比2022年翻了一倍。
产业是县域强、百姓富的核心动能。
“广大县域应当依托县域资源禀赋,找准特色和赛道,夺取产业‘单项冠军’。”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说。
2023年,广东根据县域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把57个县(市)分成创先类、进位类和消薄类三个类型。惠来就被纳入“进位类”县域之中。各县域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基础,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持续探索“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差异化发展之路。
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指挥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广东持续完善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优势产业、乡村酒店(民宿)高质量发展等政策,优化县域“一县一策”政策体系,不断推动县域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在今年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东发布了县域特色产业目录,梳理了122个县(市、区)主导产业布局,明确深化产业帮扶的任务和责任,为各地各部门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提供指引。比如广州市番禺区围绕大抓特色产业发展,全力推动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建设,助力建设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当前,广东正实施县域产业振兴行动。
今年4月,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印发《广东省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各县(市)在细分领域打造1~2个主导优势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形成10个千亿级、20个百亿级集群。具体措施包括培育一批产业产值超过百亿元的县(市),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全面推进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等等。
“通过县域产业振兴,持续增强全省县域综合经济实力。”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指挥办相关负责人说。
产业“转”出县域发展新动能
3月16日,广东科美金属制造有限公司位于鹤山工业城的新工厂动工,公司董事长黄正科铲下了第一锹土。这个总投资约3.5亿元的项目,年产80万套智能金属办公家具,预计实现年产值4.5亿元。“我们落户鹤山八年来,从小到大,见证了鹤山工业的快速发展。”黄正科说。
与佛山南海、顺德一江之隔的江门鹤山市,是“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之一。鹤山市一直坚持“工业立市”主线,做大制造业家底。
“省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是鹤山发展县域经济的主战场。”鹤山市科工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2024年,主平台鹤山片区引进亿元以上产业转移项目68个,增长37.04%。今年将继续承接深圳等大湾区重点城市的产业转移,力争全年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超40个,实现工业总产值480亿元。
产业有序转移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
为促进县域发展,广东的政策迭出—出台促进产业有序转移条例,建立产业园区“有进有出”动态考核、差异化支持机制,支持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在项目导入、园区开发、招商引资、利益共享等方面加强协同联动,探索布局建设“飞地经济”……
在平台上用力、在保障上加码、在协作上使劲,广东不断“转”出高质量发展新图景。截至2024年底,各地催生了超110个“反向飞地”,15个产业转移主平台累计新承接1620个产业转移项目,计划总投资超5800亿元。
这为县域经济振兴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瞄准“三年初见成效”目标,广东今年以来继续推进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以及广梅、莞韶等省产业转移园建设,引入更多产业项目扎根县域发展。
在招商引资竞争越加激烈的今天,营商环境是吸引企业投资的核心竞争力。
为缩小县域营商环境差距,近年来广东建立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常态化交流学习机制,复制推广珠三角典型案例,布局茂名信宜市等首批10个营商环境改革试点。各县(市)也纷纷拿出改革举措,直指企业痛点,从办事效率、体制机制、产业配套等方面增强投资吸引力,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比如鹤山就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在服务企业、减少对企业干扰等方面出台系列举措。
从省到市县同步发力,让县域营商环境有了显著提升,不断增强县域经济造血能力。
千亿县将实现“零的突破”
百强县、千亿县,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也是县域经济实力的写照。
在2023年2月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动员大会上,黄坤明强调要坚持分类施策,“抓两头、促中间”,实施“创先、进位、消薄”行动,推动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催生更多百强县、千亿县,实现县域实力整体提升。
截至2024年底,全省17个区、2个县(市)、124个镇获评全国百强区、百强县、千强镇;继佛山狮山镇、北滘镇之后,东莞长安镇成为全省第3个GDP超千亿元镇。但“千亿县”一直空白。
《方案》提出,要力争千亿县零的突破、千强镇数量增加。
目前,博罗、惠东、四会、普宁、高州等至少14个县(市)提出了“上千亿”或“创百强”的目标。这些县(市)都是创先类县域。
作为当前广东县域经济最强的博罗县,2024年GDP突破950亿元,达952.24亿元,离千亿元大关仅一步之遥。
这几年,博罗发挥与广州、东莞接壤的区位优势,在邻近东莞的沿东江一带设立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打造新型工业化的主阵地、主战场,重点从深圳、广州、东莞等发达城市引进产业项目。如今,博罗已拥有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现代食品等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800亿元,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动力源。
“2025年,博罗将力争工业投资超3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超2000亿元,GDP超1000亿元。”博罗县委书记周耿斌说。
随着县域经济的振兴,越来越多的县正在冲刺千亿级。
2024年,惠东县、四会市、高州市的GDP均已站上800亿元关口,分别为828.51亿元、818.4亿元、809.78亿元。这些广东头部县域,纷纷加快向千亿县进发的步伐。惠东明确将“加快迈进GDP千亿县行列”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聚焦这一目标,惠东狠抓大项目、大平台建设,着力培育九大百亿级产业,奋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当前,广东县域经济发展生机勃勃。随着千亿县实现突破、百强县阵容的壮大,广东县域经济的“底盘”将更稳、后劲更强,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成色也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