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作风贵在“常”“长”二字
进作风,贵在持之以恒,也难在持之以恒。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学习教育于2025年全国两会后启动、7月底前基本结束。每个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以这次学习教育为契机,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把治“四风”树新风融入日常、化为习惯,持续擦亮作风建设这张“金色名片”,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
思想是本,作风是形,认识不到位、作风难持久。思想洗礼越深刻,自我革命越深入。保持好的作风,需要强化理论武装。学习教育中,要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日常教育和集中教育相结合,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学习领会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思想认识,使党员干部明确各项要求和纪律红线。同时,结合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案为鉴,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改作风有没有实效,不仅看一时之变,更看长久之态。如果只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风过无痕,很难留下什么成果,已经取得的成效也会付诸东流。作风建设不是软指标,而是硬杠杠。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制度,改作风如是。学习教育中,要把“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起来,在全面梳理、集中整治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注重建章立制,将整改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进一步完善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用好的制度管人、管事,防止问题反弹回潮。
改进作风,发力在党员干部,落脚在人民群众,核心是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重点是解决民生的难题。能不能做到这一点,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因为群众目光是雪亮的,干部作风有哪些问题,工作有哪些不足,都看得一清二楚。因为群众最重实际,有没有办实事、见实效,群众心里都有杆秤。学习教育中,一方面,要通过新闻发布、通报、公示等形式,及时公布集中整治情况,让群众看到问题改没改、怎么改的、改到了什么程度;另一方面,要采取走访座谈、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群众对学习教育的评价,用群众获得感来检验学习教育效果。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继续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断擦亮作风建设这张亮丽名片,以党的好风气好形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