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落脚点”是干事创业的必修课
干事创业如攀山越岭,找准“落脚点”方能行稳致远。作为党员干部,“落脚点”不仅是工作的切入点,更是检验初心、践行使命的试金石。
以群众需求为“落脚点”,校准行动坐标。党员干部的职责是服务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工作的“指南针”。当前,仍有部分干部存在看不起群众思维、不知群众所思所想、不重视民生细节等问题,导致群众需求经常“落空”。因此,要把“民之所望”变为“政之所向”,就要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把脚踩在泥土里,把心贴在民情上,把民生实事从纸面“规划图”变为群众可感知的“幸福账单”,才能获得群众的支持与拥护。
以问题导向为“落脚点”,锤炼破题本领。矛盾是工作的常态,问题是最好的磨刀石。能否敏锐洞察问题,考验着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工作执行力;能否有效解决问题,检验的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魄力担当。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不乏干部对矛盾问题畏首畏尾、敷衍塞责,待矛盾升级后才如梦初醒,最终可能造成群众利益、集体利益受损。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面对改革发展中的硬骨头,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俯下身子调查研究,贴近一线探索思考,练就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磨砺追根溯源的“解剖刀”,锤炼“揭榜挂帅”的勇气和本领,直面问题、解剖问题、解决问题,化“绊脚石”为“垫脚石”,全面提升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以实践成效为“落脚点”,检验初心成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员干部的初心绝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在实践中践行,以实际成效来检验。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在实践中真抓实干,杜绝“会议落实会议、文件落实文件”的形式主义顽疾,摒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态,锚定目标,真抓敢抓、常抓善抓,拿出沉甸甸的真业绩、交出响当当的成绩单,以群众笑容、发展质量、治理效能作为“最硬标尺”丈量为民初心成色,在为民服务的征程上留下坚实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