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看山东:从“行不行”到“真行”
今年1月中下旬,各经济大省陆续召开两会,公布了2024年的成绩单。其中,山东表现亮眼: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6万亿元、增长5.7%。论增速,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在经济大省中排名靠前;论增量,比上一年增加了4360亿元,贡献了全国增量的约8%。
2024年,山东被赋予“走在前、挑大梁”的重大使命。如今来看,山东切实发挥了“顶梁柱”的作用,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方面也闯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径。
在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山东以何制胜?
作为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农业大省、工业大省、人口大省、海洋大省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山东的“发力点”当然不止一处。比如,“三驾马车”都表现不俗。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向新质生产力要动能,里面蕴藏着山东经济由“大”到“强”的发展逻辑之变。
“新”潮澎湃的一年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一场围绕“传统产业迭代、新兴产业抢滩、未来产业争先”的高质量发展竞速赛就在全国铺开。对于山东来说,2024年是“新”潮澎湃的一年。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发动机”,在齐鲁大地上,创新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遨博(山东)智能机器人仅用75秒就能制作完成一杯大师级拉花咖啡,全球重量最大、运力最强的固体运载火箭点火起飞,全球首列碳纤维地铁列车投入商运,一类靶向抗癌新药“齐倍安”获批上市,全省首家钢铁数字工厂依托智能化管控生产效率提升68%……在不久的将来,你或许还可以乘坐低空飞行器,一小时从济南飞抵青岛。这都是科技创新带来的改变。
根据已公布的数据,2024年,山东新增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3个、总数达到6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达到235个、居全国首位。数字经济撑起“半壁江山”,规模占比超过49%,卡奥斯成为全国工业互联网首个千亿品牌,关键软件产业规模跃居全国首位,新增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22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万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成果35项,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15.4%。
与此同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量达到1.15亿千瓦,占比历史性地超过煤电。
从地域看,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山东占了13席;数字经济百强市山东占了11席;新质生产力城市排名前20名中,青岛位列第4、济南第14;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山东持续处于“领先梯队”,属于“占据优势”的省份……
产业活力既有赖于新兴产业的勃兴,也仰赖于传统产业的转型。2024年,全省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2万个;前11个月,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2%,高于全部投资6.5个百分点。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不断激发新动能。2024年,全省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40个实现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
转型“阵痛”之后动能爆发
往前追溯,山东几乎每两年就跃上一个万亿级台阶——2021年山东GDP突破8万亿元,2023年迈上9万亿元台阶,照此趋势,有望很快突破10万亿元大关。不断跨越的背后,是山东的底盘稳、动力足、“续航能力”强。
但再往前数几年,情况却不是这样。2018年,山东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约70%,重化工业占传统产业比重70%,被称为“大象经济”,甚至一度引来“山东行不行”的质疑。
2018年1月,《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准。自此,一场关系山东发展全局的“追新逐绿”变革拉开序幕。
经过五年的“腾笼换鸟”,2022年,山东“四新”经济占比达到30%,基本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2023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千亿级产业集群积厚成势,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不仅实现“五年取得突破”,而且蹚出一条具有山东特色的动能转换之路,实现“凤凰涅槃”。
转型“阵痛”之后,就是回报。到2024年,山东经济增速已连续4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用事实证明,山东能行、山东真行、山东很行!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几年,山东一直在全面深化改革上下功夫,资源配置不断优化。
过去一年,山东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15家、总数达到36家;新建空天信息、铝产业先进制造省实验室;新增微纳制造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成运营山东科技大市场……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9.4%,省重点实验室重组、重大科技项目90%以上由企业牵头。
2024年前11个月,山东“四新”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近六成。在全国民间投资承压、投资增速转负的情况下,山东民间投资全年增长7.6%。
这不仅显示了山东民营企业的活力,也彰显出山东在全面深化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方面取得的实效。
2024年,山东细化推出414项改革事项,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资源重组等10项牵引性集成改革,探索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省级试点,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行动,民营资本首次进入核电等领域……营商环境整体水平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发展“山东味”新质生产力
距离10万亿元台阶,山东仅有一步之遥。2025年,山东制定了5%以上的GDP预期增长目标。
1月20日,山东省委书记林武在央视《新闻联播》的专访中表示,将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
发展有“山东味”的新质生产力,山东将继续谋远、思变、笃行。
2024年12月,山东省政府接连印发一系列事关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文件,比如《关于强化财政支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关于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关于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布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等,并推出了《2025年促进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其中对“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出了12项增量政策举措。
图景已绘就,打法已明确,接下来就是以实干创实绩,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干出个好样子,为“十五五”规划打下“新”基础。
“新”意满满的齐鲁大地,即将迎来下一个春天。(吕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