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刊《支部生活》主办

传递中央和省委声音的重要喉舌

联系基层组织和党员的重要桥梁

交流和展示工作经验的重要平台

观察当代山东新形象的重要窗口

山东党建网
微信
手机版

锚定发展“芯”赛道 做强“一号产业链”

来源:山东《支部生活》2024-12-18

  集成电路产业既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引领未来的重量级核心产业,更是全省数字经济突破性发展的“关键变量”。

  德州天衢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等会议精神,聚焦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发展战略,锚定新质生产力,锁定发展新赛道,坚定不移把集成电路“一号产业链”做强做优、做出特色。

  时下,天衢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产业规模由2013年的1.27亿元增至2024年的90.6亿元,11年间增长了70倍。通过推动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金融链“四链协同”,天衢新区初步培育形成关键材料、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终端应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成为全国重要的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基地、北方地区最大的集成电路用大硅片生产基地,推动德州融入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链、跻身国内第一方阵。

  聚焦关键点突破

  夯实产业发展基座

  集成电路产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为此,市区两级同向发力聚集资源要素,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市区联动深化链长推进机制。整合市区力量组建产业链办公室,进行实体化运作,绘制产业发展全景图、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出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持续加码产业招引和培育力度,产业服务不断优化。

  引优育强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天衢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先后入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和首批山东省数字产业集群,成功争创省级电子信息(集成电路)“产业大脑”,集成电路关键材料(硅片)入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试点,连续两年获得省委省政府督查激励。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入围省级雁阵型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库,获批2023“小巨人”企业50强,位居全国第11位、全省第3位,产业聚链成群、活力迸发。

  超前谋划打开广阔发展空间。超前实施产业布局,规划打造“两区+四园”。通过一系列举措,天衢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势头向上向好、效益明显提升,实现“引来一家企业,带来一片产业,兴起一个园区,激活一座城市”的良好效应。

  聚焦全链条培育

  聚链成群锻造后发优势

  深入落实全省“十链百群万企”融链固链三年行动工作要求,积极主动“沿链而进”,以产业链为主线不断补链强链,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加快推动集成电路产业上下游企业延伸产业链条。

  实施“稳链强基”行动,做强产业链上游。围绕放大关键材料优势,培强“链主”做大龙头,依托产业龙头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打造了占地800余亩的中国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基地(德州),累计投资95亿元,可年产各类硅片900余万片、靶材4.3万块、12—18英寸硅单晶400余吨,成为全国最大的高纯溅射靶材生产基地、刻蚀设备用硅材料生产基地。

  实施“强芯提质”行动,做大产业链中游。围绕提升芯片设计、制造及封测能力,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先导科技集团投资50亿元规划的激光雷达及传感器件产业化项目正式落地,于今年8月31日正式开工建设,项目生产的传感芯片、激光雷达、半导体激光器等产品,填补了德州市第二代半导体以及制造环节的空白,项目建设周期18个月,达产后年可实现营收80亿元、税收5亿元。世界500强企业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对威讯电子德州工厂的收购,投资30亿元建设集成电路封装测试项目,引进晶圆级封装、系统级封装等自动化设备,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将突破100亿元。

  实施“集群筑峰”行动,做优产业链下游。天衢新区围绕承接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成功引进华威手机、英望科技、恒芯电子、越海通信等一批手机整机、人工智能、光学透镜、光隔离器领域头部企业,全部达产后,年可生产手机和平板等终端产品4000万台,打造全省重要的智能手机整机出口基地。 

  聚焦全要素保障

  多点发力优化营商环境

  强化创新驱动。发挥有研集团“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半导体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优势,与山东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10余所高校、20余个专家团队合作,成立德州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应用研究院,获批省硅单晶半导体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打造集成电路模块测试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企业出题、政府接题、院所解题”方式,增强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全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1家,入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试点。

  强化人才支撑。针对集成电路专业人才紧缺问题,坚持引培并举,赴清华大学开展“集成电路产业校园行”引才活动,建成全市首个产教联合体,探索“引企入教”、“引教入企”,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杭州加速科技有限公司共建“集成电路产业学院”,德州学院与有研集团共建“半导体产业学院”,每年培养实用型人才3000余人。

  强化资本赋能。创新推行“一链一投行、一链一基金”模式,组建全省首个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金联盟,设立先导半导体、汇达半导体等总规模40亿元的8支产业投资基金专项扶持龙头企业,成为重大项目落地的关键因素。(德州天衢新区党工委、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