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好促消费惠民生的邹平答卷
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蕴藏着消费结构升级的广阔空间,也凝聚着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的强大动力。2024年是“消费促进年”,邹平市把促消费与惠民生有机结合起来,从制定政策、服务消费、提升设施、打造场景等方面入手,着力培育消费新业态,激发消费新活力,交出了一份更有温度、更有质感的民生答卷。
开票有奖促多赢
“发票抽奖给我带来大大的惊喜!”近日,市民孙女士参与邹平市“开发票 中大奖”活动,凭借一张超市购物200元的发票,喜中半年度特等奖——价值35万元的“极石01”汽车一辆。“这个活动很有意义,促使大家主动要求开发票,不仅刺激了消费,也让大家得了实惠。”孙女士感叹道。
为加快促进消费潜力释放,自今年3月起,邹平市拿出650万元,逐月开展“开发票 中大奖”、“买车险 中大奖”活动,让群众得实惠、商户得效益、产业得发展。截至目前,发票抽奖活动已开出包括2辆“极石01”汽车、38辆“领途悦01”汽车在内的4000多个奖项,超10万人次参与活动,对扩大有效需求、拉动消费升级产生了积极影响。
“今年的活动取消了原先发放现金奖励的方式,转为采购当地工业企业的知名优质产成品作为奖品。”邹平市委常委、副市长郭辉表示,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不仅帮助企业扩大了产品销量、提升了产品知名度,更优化了政商关系,推动打造县级最优营商环境。
当前,发票抽奖活动依然火爆,每月开出453个“发票奖”、152个“车险奖”。在抽奖过程中,通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委监委工作人员现场监督,全过程、各环节由邹平市公证处监督公证,并第一时间向社会公示中奖名单,保障了活动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不用东奔西走、不用“淘券抢券”,在当地消费就能中大奖,已成为群众茶余饭后的新话题,不少中奖者也成为活动义务宣传员,发票录入量连创新高。今年前三季度,邹平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2亿元,同比增长7.9%,高于全省2.7个百分点。
活动丰富需求足
10月1日,邹平市正式启动“2024惠享邹平消费季”活动,魏桥君澜大饭店同步试营业,这是滨州第一家五星级标准的酒店,成为引领消费升级、提升城市品质的新地标。酒店营业一个多月,已接待顾客5000多人。
今年以来,邹平市突破提升“服务业培优培强工程”,加强政策供给、优化消费环境,累计开展发放汽车消费券、家电以旧换新、不动产权证书办理消费券等系列活动21场次,发放汽车、家电等消费券及补贴1300万元以上,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消费市场持续向好。
“刚刚购买的新能源汽车,通过政府补贴节省了3000元,加上旧车置换的2万多元、厂家置换的6000元、汽车优惠的8000元,15万的车,现在11万多就到手了。”喜提新车的张大哥掰着手指头向工作人员“炫耀”。就在汽车消费券发放首日,30万元的消费券5分钟内被抢光,成功拉动汽车消费5000万元以上。
免费开放更好逛
邹平市今年启动实施了国有景区对市民免费开放活动,国有A级景区对全体滨州市民免费开放,全民共建共享的旅游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门票的“减”带来了客流量的“增”。假日期间,景区人流量爆满,政府部门“不得不”及时启动“公交摆渡车”免费进行游客摆渡。
“我们策划举办了2024年‘乡村好时节·乐动生活’主题樱花节、杏花节、油菜花节、海棠花节等活动,推进非遗进景区, 串联打造3条精品旅游线路,丰富高品质旅游产品供给。”邹平市委常委、副市长陈静在文旅推介活动中向市民群众介绍。
邹平市持续强化文旅宣介力度,借势省会经济圈文旅一体化发展契机,筹划组织 “邹平四季”主题系列推广活动,赴济南、淄博推介,聘请全省有影响力的涉旅行业人才为“邹平旅游推荐官”, 扩大邹平旅游“朋友圈”,累计曝光量达1500万人次以上。
游山水、探文脉、品美食、享风情……今年以来,邹平市累计减免国有景区门票200万元以上,实现旅游收入31.4亿元,旅游接待人数超过450万人,同比增长13%。
开路搭桥享便捷
10月8日,邹平市“九路一桥两隧道”通车仪式举行。临池镇、青阳镇两个距离邹平城区较远的乡镇居民一跃成为“城里人”。
“白云山隧道、广富隧道二期作为邹平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对便捷群众生产生活、提升邹平对外形象、助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滨州市副市长、邹平市委书记吕明涛说。
生活在临池镇的张方森,从年轻时起就养成了办事、购物去淄博的习惯,原因就出在横亘在门前的白云山上。“临池到邹平城区直线距离不到2公里,但我们需要绕过白云山,路程就变成了20多公里,所以更喜欢去淄博,路更顺。现在,我们成了真正的邹平人啦。”张方森的话,代表了两个乡镇近7万人的心声。
隧道正式通车后,白云山、鹤伴山、雕窝峪等5个景区结为一体,当地群众消费出不去、外地群众旅游进不来的历史一去不返。
文旅赋能“火”乡村
乡村游已成为备受邹平市民游客青睐的出行新选择。这源于邹平市持续开展的“周末近郊游、乡村游”系列活动。
青阳镇以打造醴泉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为抓手,深入挖掘范公文化、梁漱溟乡建文化、“青阳炒鸡”等系列文化,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夜猫子集”为载体,创新打造集市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夜猫子集’原为青阳镇农历八月十四夜晚集市活动,一年仅有一次,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青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于淼在集市活动上阐述了集市历史。但该集市时间较短、内容形式单一。针对于此,青阳镇将集市升级打造成常态化经营夜市,成为群众游玩的好去处。
设置观山渡露营地、美食区、邹平市乡村振兴名优展、非遗老字号名创优品展示区,举办演唱会、游船舞蹈、金融市集等系列活动,将更多现代元素融入到传统集市中,让“夜猫子集”更多元化……今年国庆假期,该集市累计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夜猫子集”真正点亮了乡村“夜经济”。(张恒通 孙柯 刘鑫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