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黄崖村:乡村游促乡村兴
“采摘新鲜水果,品尝农家美食,切身感受古朴的传统文化……没想到,这小山村还藏着这么多的惊喜!”今年“五一”假期,游客张先生带着家人在济南市长清区孝里街道北黄崖村玩了一天,对这个古老的村落赞不绝口。
北黄崖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2022年10月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近年来,北黄崖村利用齐长城、梯子山古建筑群等历史古迹,全力打造集吃、住、游、学、行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片区,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咱这儿的小米,都是靠这好山好土壤滋养出来的,煮出的粥,米油厚得像一层奶皮,香气扑鼻,口感醇厚。”村民钟传勇自豪地说。
“我们这里都是山村,过去灌溉不便,其他作物很难长成,但谷子十分耐旱,种谷子的传统就这么流传下来了。山里昼夜温差大,土壤通透性又好,谷子色泽、香气都没得说。”村党支部书记王振明一边向笔者展示着包装好的小米,一边介绍说。
为了进一步提升小米的品质和产量,孝里街道修建了长9公里的联村公路,将生产谷子的18个乡村联动起来,取名为“十八里谷道”,并筹建了十八里谷道文化中心。文化中心生动展示了谷子与十八里谷道的历史渊源,里面不少农耕老物件更是让人触景生情。
提及小米的品质,“回头客”李先生赞不绝口:“熬小米粥,米油很厚,就是香!”源远流长的谷子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十八里谷道参观游玩,有越来越多的人来此购买小米,也有不少知名品牌的客商来村里收购小米。
“以前,有许多企业来收购我们的头茬小米,这说明我们产品是一流的,就是在知名度上太吃亏。”王振明说。现在“十八里谷道”已经注册品牌,来北黄崖村的游客都能便捷、有保障地买到正宗的十八里谷道小米,北黄崖村乃至孝里街道基本实现了“谷子抱成团,小米齐出山”,小米产业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
“味道好,又健康,每次来都要买一些,带回去给家人朋友尝尝。”游客李女士说道。
北黄崖村地处山区,自然环境优美,土壤肥沃,非常适合水果种植。近年来,村里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水果种植,打造了“三季有花、四季有果”的农旅融合发展新景象。
观光采摘、体验式农业的案例层出不穷,为何北黄崖村格外出彩?“环境好是我们的一大优势,北黄崖村地势高,环境好,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山体山林风貌。”家庭农场主阮振强说。“采摘周期长是我们的又一大优势,每年5月到11月,有油蟠、黄桃、猕猴桃、奶油富士苹果等七八个品种陆续成熟。”王振明补充道。
随着农业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北黄崖村逐渐探索规模化种植。村党支部领办了舜丰农业生产合作社,合作社曾获得济南市“市级示范合作社”荣誉称号;领办、引入了3家农业公司和3家家庭农场,承包集体荒山1000余亩,不但带动了100余人就业,还极大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北黄崖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村落,村里保存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2022年,北黄崖村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沿村内的古路行走,可以看到东侧有3个土窑洞,相传是建造齐长城时民工开凿居住。沿路而上来到老村,映入眼帘的是大量的土石建筑。“村里石头多,村民就‘靠山吃山’。不少老房子都是用石头直接垒起来的,不用水泥粘合。”村民李绍银说道。
北黄崖村被称为千年古村,村内有唐开元年间建设的石佛堂,村里还有影壁、古石桥……
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村集体引入一家民宿企业,将多处闲置石屋改造成主题民宿,以古房屋、石头屋为特色,打造了10套传统民宿。“这些民宿保留了古村落的建筑风格,内部装修又充满现代气息,让游客在感受古朴韵味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舒适便捷的生活服务。”民宿老板娄林说道。
如今的北黄崖村,正以乡村旅游为契机,将金黄的小米、香甜的果实与斑驳的石墙、赤诚的红色血脉交织成独特的乡村故事。泥土芬芳中,这个传统村落正以旅游为引、以文化为魂,在守正创新中蹚出乡村振兴之路。(王春文 张广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