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刊《支部生活》主办

传递中央和省委声音的重要喉舌

联系基层组织和党员的重要桥梁

交流和展示工作经验的重要平台

观察当代山东新形象的重要窗口

山东党建网
微信
手机版

光山村:旧村庄 新光景

来源:山东《支部生活》2025-07-25

当夏日晨光掠过胶东半岛腹地,莱阳市团旺镇光山村的玻璃大棚上粼粼泛光,民宿的飞檐翘角与崭新楼房的阳台在柏油路边相映成趣。

20年时间,光山村以产业大棚里茁壮的蔬菜长势、老房修缮时的锤凿叮当声、民宿庭院里的欢声笑语,描绘出“全国敬老爱老模范村”“全国文明村”的生动画卷,让这片贫瘠的土地在文明与产业的双轮驱动下,绽放出乡村振兴的灼灼光彩。

0光山村全貌.jpg光山村全貌


从环境整治到美丽升级

光山村的蝶变背后,既有“真金白银”的投入,更凝聚着村民与村干部勠力同心的奋斗故事。

说起美丽乡村建设的艰辛,光山村党支部书记初鹏飞印象颇为深刻:“起初村民不理解,觉得种树不如种庄稼实在。”为了带动村民,初鹏飞带头承包最贫瘠的地块,自掏腰包购买树苗,邀请农技专家现场指导,经过多年耕耘,终于让荒坡披上绿装。与此同时,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在这里同步推进,新建管网如同地下“脉络”,彻底解决了污水横流的顽疾。地上,4000平方米的水泥硬化道路与1.6万平方米的沥青路纵横交错,交织出便捷的乡村交通网络。

这些改变实实在在地惠及村民生活。村民宫树兰深有感触:“以前送孙子上学,雨天踩着泥坑走,一不小心就打个滑溜;现在柏油路直通校门口,孩子再也不怕摔跟头了。”新修建的富民路不仅方便村民出行,更成为农产品运输的“致富路”。果农刘河的果园紧挨着新修建的柏油路,去年苹果丰收季,收购商的货车直接开到地头,他笑着说:“路通了,水果损耗少了,价格比往年每斤高出好几毛钱,收入增加了不少呢!”

如今的光山村,平坦整洁的水泥路纵横交错,道路两侧的绿植摇曳生姿,小而精致的庭院点缀其间,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画卷正徐徐铺展。

光山村“板凳宣讲”.jpg光山村“板凳宣讲”


从传统农耕到“三产融合”

村庄环境变了样,但“造血”能力不足仍使村庄发展受困。于是,一场产业升级正悄然酝酿。

2008年的隆冬,寒风裹着细雪掠过光山村的土坯房。得知有家企业打算在莱阳投资办厂,初鹏飞立刻与企业取得联系,邀请企业家到光山村考察。

冒着大雪,初鹏飞带着手绘的村庄规划图多次上门争取。看到他冻得通红的眼眶和布满冻疮的双手,企业家被初鹏飞的真诚所打动:“就冲你这份执着,我把厂子落在这儿!”投资400万元的皮革厂破土动工那天,村民们自发放起了鞭炮,沉睡的村庄终于迎来了发展的第一缕曙光,而光山村也迈出了发展“破冰”的第一步。

随后,初鹏飞与村“两委”成员一起辗转江浙、深圳等地考察,继续招商引资。如今,园区已入驻十余家企业,80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村集体年收入超200万元,曾经冷清的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

傍晚的村庄炊烟袅袅,新建的社区楼房里飘出饭菜的香气。村民孙娜抱着孩子在广场上玩耍:“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挣城里一样的钱,谁还想外出打工?”20年光阴,光山村居住率从不足30%跃至70%,人气足了,村庄也热闹了起来。

干净整洁的路面.jpg干净整洁的路面 


从物质富裕到精神富足

清晨,文化广场上鼓乐声、欢笑声此起彼伏。63岁的潘胜芳带领的广场舞队正在排练新节目,她笑着说:“以前农闲时就知道打扑克,现在每天跳舞健身,精气神都不一样了。”一旁,村里的乐器队正在调试二胡、唢呐,准备参加即将开展的夏季文艺汇演。这些由村民自发组建的文艺团体,年均举办活动超百场。

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最终要让群众共享发展红利。在光山村新建成的养老幸福院里,82岁的老人朱淑芳正跟着智能教学屏学跳健身操。她布满皱纹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以前在家只能晒太阳,现在天天和老伙计们唱歌、下棋,日子越过越快活!”

这座由闲置厂房改造的养老幸福院,如今成了村里老人的“快乐驿站”。每天清晨,村里的护理员都会推着行动不便的老人到阳光房晒太阳;午后的棋牌室里,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打麻将,欢笑声此起彼伏……在这里,100多位老人真正实现了“离家不离村,养老享天伦”的心愿。

晨光中,光山小学书声与鸟鸣相和。现代化校园取代了破旧校舍;塑胶操场上,孩子们在体育老师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开展训练;免费提供的荤素搭配营养午餐,让家长倍感安心。从硬件到软件的全面提升,点亮了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

今天的光山村,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站在新起点上,这个“全国文明村”将继续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继续书写“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乡风淳”的乡村振兴新篇章。(吴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