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小农户+大服务” 齐奔共富路
最近,平度市一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选农业农村部第六批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它就是中天鼎禾家庭农场。
从平度市区往西北方向行驶15公里到风景秀美的店子镇苏村,中天鼎禾家庭农场便映入眼帘,凭借科学化种植、精细化管理、规模化运营和社会化服务,农场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2024年,该农场总产值达100余万元,相比2022年增长30%以上。
流转土地,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我家以前承包了6亩土地,一直种植小麦、玉米、芋头。后来看到国家鼓励成立家庭农场,我就开始流转土地。2018年7月,我成立了这个家庭农场,当年就流转了200亩地。”中天鼎禾家庭农场的“场主”吴如好告诉笔者,自己从小在村里,有浓厚的乡土情,对村里荒地、机动地的情况及农户的流转意愿比较了解。凭借广泛的人脉和良好的口碑,农场赢得了众多农户的信任和支持。
“起初土地流转很顺利,但很快就遇到了困难。”吴如好说,“比如整个地块只有中间一户不同意流转,极不利于统一播种管理。我们称这种户为插花地户。”据介绍,吴如好对不愿意流转土地的农户,采取三种解决方式:用面积更大的地块来换;提高土地流转价格,为农户优先提供就业机会;对于极少数完全不同意土地流转的农户,则商量采用代耕代种的方式,实现农户与农场耕地统一管理耕作。
2023年,农场流转土地390多亩,先后投资6万余元,对流转土地进行统一规划和整理,将土地分成了5块,平均每块约80亩,建成了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农田。
规范运营,坚持专业绿色高效
中天鼎禾家庭农场位于苏村中部吴如好家的旁边,房子东面重建的5间瓦房里摆满了各种机械和储藏粮食的铁架。
农场土地集中连片,使先进农机设备的集中使用成为可能。吴如好指着瓦房里的旋耕机、喷灌机告诉笔者:“这几年,我陆续购置农业生产和加工设施设备,先后投资100余万元配备了2台拖拉机、5台六轮车、2台旋耕机、4台联合收割机等共18台农机,享受到了国家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额度超过10万元。”
目前,农场实现了小麦、玉米的“耕种防收”机械化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如果没有国家的好政策和市里组织的培训学习,我不敢想象农场能发展得这么快。”吴如好慨叹道,“更不敢想象,我能获得这么多人的认可!”
“我们农场秉承‘绿色发展、品质农业’的发展理念,采取绿色种植、绿色管理模式,为市场和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绿色农产品。”吴如好说。农场建立了完整的财务收支和农业投入品采购记录,采用电子台账的方式统一管理,探索适合农场科学种植和长效发展的管理方式。同时,与农技部门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定期对耕地逐块进行测土化验、对蔬菜样本进行检测,请农技专家提出方案,再按照专家方案施肥、用药,切实提高耕地和农产品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度。
这些年来,中天鼎禾家庭农场一直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设施设备,配备标准化节水灌溉设施,平度市和店子镇的农技人员也及时跟进服务。谈起这件事,吴如好脸上露出感激之情:“前两天,市农业农村局朱瑞华科长过来,给我们讲解了滴管的使用规范。例如,灌冲稀释化肥后,要拿出一定时间用清水冲刷滴管,防止滴水管堵塞。讲解具体实用,这种跟进服务对我们帮助很大。”
据吴如好介绍,农场更新设施设备后,效果十分明显:实施喷灌、滴灌,能够有效节约用水50%以上;施用测土配方肥、有机肥代替传统化肥,化肥使用量降低40%;采用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手段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农药使用量降低30%。“特别是节省时间和劳力。浇一遍地,没上节水设备前,需要十六七天、4个劳力,有了节水设施只需要6天,一个人就可以搞定。”吴如好说。
一路跋涉一路歌。如今的中天鼎禾家庭农场,以科技、绿色赋能农业生产,应用先进适用技术,集成推广高产高效模式,实现小麦、玉米等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组织示范带动小农户提高种植水平,已探索出了一条“适度规模经营+全程机械化”的粮食生产之路。
联农带农,发展惠及周边农户
3月下旬,在中天鼎禾家庭农场的一片田地里,2台覆膜机正来回穿梭,银亮的农膜与蜿蜒的滴灌带在芋头地上织就春日的五线谱。
“现在种芋头很方便,全部都是机械化,60亩芋头最多2天就种完了。”吴如好说,机械化覆膜、铺设滴灌带,大大降低了芋头种植的人工成本,再加上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每亩地纯收入可达4000至5000元。
“看到俺村的吴哥搞这个农场,收益挺好的,我也流转了20多亩土地跟着学跟着种。我家地里没有活儿的时候,就来吴哥这帮帮工,额外增加些收入的同时还能学技术,感觉挺不错的。”崔正泉在吴如好的农场边干边学,收获颇丰。
在吴如好的带动下,1000多户农户投身芋头与大姜等高效经济作物的种植。同时,农场还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积极吸纳附近村民务工。
发挥自身的现代机械优势,农场为周边近万亩农田提供优惠农机作业服务,助力农户每年户均节本增效约200元。农忙季节,农场用工数量达20人,另外还有五六个农机手。据介绍,一年下来,农场光发放用工工资就超过10万元。
“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好典型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连接小农户和大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推动构建支撑产业发展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供重要保障。”吴如好说,下一步,农场将继续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同时发展设施农业,种植西瓜、糯玉米和草莓等,以点带面作好示范。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质效,增强带动农户能力。社会化服务也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平度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全市将有100多家服务主体参与农业生产,有效改善一家一户生产管理的薄弱环节,构建起‘小农户+大服务’生产格局,为粮食丰产和农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带动群众共富。”( 毛海刚 孙京信 刘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