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刊《支部生活》主办

传递中央和省委声音的重要喉舌

联系基层组织和党员的重要桥梁

交流和展示工作经验的重要平台

观察当代山东新形象的重要窗口

山东党建网
微信
手机版

兖州:贴心服务“老小困”

来源:山东《支部生活》2025-04-15

近年来,济宁市兖州区创新探索“三人三扶三到位”民生服务模式,通过组建带头人、明白人、热心人“三人”队伍,聚焦老、小、困三大群体,推动区镇村三级联动,从“兜住底”向“优服务”拓展,实现政策落实到位、邻里互助到位、困难解决到位。 

扶老 扶小 扶困

“村里两顿饭都给我送到家,一顿才花5块钱。”漕河镇薛朱刘村88岁的村民沈秀英吃着幸福食堂送来的饺子夸赞道,“送饭的志愿者陪我聊天,帮忙拾掇卫生,我的孩子都很放心。”

沈秀英的子女在城里工作,她在老家独居,村里的志愿者每天给她送饭,照顾她的生活。在“三人三扶三到位”民生服务模式的指导下,村里建起了集幸福食堂、爱心助浴、爱心诊所、爱心义剪、棋牌娱乐于一体的为老服务综合体系,解决老人日常就餐、沐浴、就诊等问题。

按照“3元能吃饱、5元能吃好”的定价标准,兖州区建成运营57处幸福食堂,为老年群体提供集中就餐和上门送餐服务,日均服务高龄老人6300余人次。

在酒仙桥街道东苑社区中医诊所,医师周佃渠正耐心地为社区居民问诊。“周医生是我们在社区‘挖掘’的中医专家,退休后仍然为社区居民的健康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东苑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海波介绍,“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也定期为老人们测量血糖和血压,让他们不出小区就能享受中西医两种医疗服务。”

兖州区将“医保”“医疗”“医药”的“三医”服务下沉到村(社区)卫生室,建设了医养助老“15分钟服务圈”,让社区老人可以就近享受完善的医疗服务。

“同学们,谁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去年暑假期间,在漕河镇管口新村“雏鹰课堂”上,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社会实践团队正在为附近村里的留守儿童上课,并提供辅导作业、亲子阅读及托管照料等服务。

 “我们依托‘六七课堂’‘雏鹰课堂’‘农家书屋’等,在周末、寒暑假提供学习托管服务,有效化解了家长接送难的问题。”漕河镇副镇长刘晓宁介绍说,漕河镇围绕关爱青少年工作,建立了“镇—村—校”快速发现三级机制,准确掌握全镇儿童、青少年的信息,不漏掉一个村庄、一名孩子。 

 “三人”帮忙  办事不难

“我们从种粮大户、农机能手、模范标兵中选聘‘带头人’,从离退休人员、大学生创业者、法律中介机构从业者中优选‘明白人’,从红白理事会成员、志愿者、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模范中选聘‘热心人’,建立可依靠、可信赖的‘三人’队伍,开展‘身边人帮助身边人’志愿服务。”兖州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蔡学梅介绍说。

兖州区以村(社区)党组织为引领,通过居民直接推选、公开张榜公示,组建带头人、明白人、热心人“三人”队伍,同时推广量化积分制度,激发“三人”队伍工作的积极性。全区65%的村开办了信用超市,“三人”队伍积分与志愿积分、信用积分互通共用,按服务时长、效益评估纳入积分制奖励范畴,村里既提供信用超市兑换物品服务,也颁发“道德模范”“文明新风户”等荣誉称号,实现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

“乡村老人、孩子和困难群众经常遇到一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政策覆盖不到又影响日常生活的临时性困难,这些困难需要邻里之间互助解决。”蔡学梅说,“三人”队伍可相对固定地开展邻里互助,精准地帮助“一老一小一困”解决临时困难。

不久前,新兖镇向阳花家庭农场的负责人马兆文被选聘为“带头人”。这个家庭农场成立于2015年,常年安置20余名村民就业,同时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现在我们专门成立了农民爱心团队,免费为镇敬老院提供绿色蔬菜。”马兆文说。

与马兆文一样,漕河镇畅鑫路桥材料公司总经理苏茂忠也被选聘为“热心人”。2022 年,他与漕河镇政府签订了爱心合作协议,承诺认缴资金20万元。“希望人人都能伸出援手,帮助有困难的人渡过难关。”苏茂忠坦言,这份热心、爱心还会继续传递下去。

截至目前,全区344个村(社区)“三人”队伍已达465支,共6155人,积极参与政策宣讲1318次,志愿服务3265次。 

“三扶”基金  资金护航

去年,大安镇白家店村家庭困难的高考录取新生都领到了来自“三扶”基金的奖学金。大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杜秀宁说,针对家庭困难的孩子,他们在给予政策内帮扶的前提下,会额外发放“三扶”基金,确保不让一人掉队。这仅仅是“三扶”基金发挥作用的冰山一角。

2023年,新兖镇武村社区在兖州区率先设立了村级“三扶”基金。武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朱宁介绍说:“周边企业、党员踊跃加入,基金设立不到半小时,就募集资金近10万元。”

长期困难用政策保障,临时应急则用“基金”帮扶,兖州区通过建立基金池和慈善统筹的方式,实现了“有钱好办事”。

在基金管理方面,政府不设实体账户、不接触资金,企业协议承诺认缴、不占用资金,免去了爱心人士的后顾之忧。在确有帮扶需求的情况下,按照“村委提申请—政府把程序—企业管复审”的流程,对困难群体实行“点对点”直通帮扶。同时,依托带头人队伍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为周边群众提供就近就业的机会,增加了群众收入,也为开展“三扶”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

目前全区“三扶”基金池认缴额已达647.04万元、使用52.28万元,救助了93个村的困难群众1636人次。

依托“三人三扶三到位”民生服务模式,兖州区以小杠杆撬动民生领域,在破解资金短缺的问题、民生服务工作人手不足的问题、常态长效良性运转的问题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兖州区委书记王庆说,下一步,兖州区将继续推进养老、扶小、帮困资源均衡布局和扩大优质供给,在人员队伍多样性、帮扶基金精准性、活动形式创新性上多下功夫,不断织牢织密“一老一小”和困难群众民生保障网,让服务群众更有温度、民生福祉更有质感。(李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