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刊《支部生活》主办

传递中央和省委声音的重要喉舌

联系基层组织和党员的重要桥梁

交流和展示工作经验的重要平台

观察当代山东新形象的重要窗口

山东党建网
微信
手机版

运河星火青春行:探寻运河文脉 赋能交通复兴

来源:山东党建网2025-08-1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同时强调要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近日,山东交通学院“运河星火青春行”暑期实践团紧扣“见证运河文化传承,助力运河交通复兴”主题,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沿京杭大运河山东段,行程960公里,赴济宁、聊城、德州等地开展实践活动。实践团在探寻运河文脉、赋能交通复兴的过程中,致力于将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融入其中,实现了文化传承、实践育人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image

在孔子研究院,实践团成员们通过专题讲座深刻领会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与历史影响,感悟“仁义礼智信”等思想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曲阜尼山圣境的《金声玉振》礼乐表演,以诗乐舞的形式展现儒家文化的千年传承,为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生动素材。

“我们致力于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思政教育内容,让传统智慧贴近各学段学生的认知需求,为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储备资源。”实践团成员吴曼瑜说。

实践团走进济宁交运集团,与行业管理层座谈、采访了数位劳动模范,并一起见证了实践文明基地的揭牌。劳动模范们的奋斗故事、企业的发展历程,都是鲜活的思政教材。

在实地观摩智能化交通调度系统时,成员们结合专业知识,探讨着如何向中小学生讲解现代交通发展中的科技力量与工匠精神,并将交通领域的成就转化为思政教育的生动案例。龙拱港现代化的码头装卸设备与物流运作模式,让成员们直观感受到运河交通在当代物流产业中的强劲活力,也为开展国情教育、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提供了宝贵素材。

image

结合运河交通的发展历程,从古代漕运船只的往来穿梭到如今货运船舶的有序航行,生动讲述运河的历史作用以及运河交通的演变轨迹……来到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运河的利用”“运河沿岸城市”等展厅,在系统学习大运河开凿历程与南北交流史的同时,成员们与当地中小学生相聚于此,围绕“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开展交流活动。

实践团还走进孔繁森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馆,在“齐鲁赤子”展区与烈士遗物前,深刻感悟红色精神的内涵。成员们思考着如何用不同年龄段学生能理解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纪念园里,“重走渡河路”体验活动让团队成员们切身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无畏,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也为设计适合中小学生的红色教育活动提供了鲜活思路。此外,临清钞关的税收历史、宛园的园林艺术,进一步丰富了大家对运河文化多元性的认知,为拓展思政教育的内容维度提供了更多可能。

image

在德州四女寺水利枢纽,水利专家详细介绍了这一“国家水利遗产”的闸室构造、防洪原理及对当地农业经济的支撑作用,成员们在控制室直观了解现代化水利管理技术。

这里体现出的古人智慧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是开展科普教育与思政教育的优质资源。成员们计划将其开发为跨学段的实践教育基地,让不同学段的学生都能在此感受水利工程的魅力,进而培养热爱祖国、崇尚科学的精神。

此次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镜头分享见闻与感悟,专家学者也通过采访解读运河文化与交通复兴的深层意义。在“校媒地”协同模式下,成员们不仅加深了对运河文化、交通发展的理解,更在实践中探索出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的有效路径。实践团将持续整理实践过程中收集的素材,围绕这些素材开发适合不同学段的思政教育课程资源,以实际行动助力运河文化传承与交通事业复兴,为推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