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年讲给青年听

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在青年学子心中生根发芽?山东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山东师大”)以一支由师生组成的“师韵金声”青年宣讲团,交出了亮眼的答卷——青年讲给青年听,让理论宣讲“声”入人心。

2024年秋天,一则组建青年宣讲团的通知点燃了山东师大各学院,通知要求每个学院推荐1名青年党员教师和1名党员大学生。选拔标准清晰而严格:政治过硬、理论扎实、宣讲能力突出,能讲出让青年可亲、可信、可学的真实故事。
经过组织推荐、层层遴选,一支由50名优秀师生组成的“师韵金声”青年宣讲团正式成立。经济学院辅导员王学、国际教育学院辅导员周旦等从愿讲、会讲、善讲的优秀师生中脱颖而出,逐步成长为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宣讲的行家里手。
“让青年讲给青年听,就是要打破讲台与课桌的距离。”学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于晓明说出了这支队伍成立的初衷。

如何让理论宣讲既有深度又有温度?在十余次集体备课中,一场场思想碰撞给出了答案。
“针对同学们关心的就业问题,不能只讲政策,更要讲清改革如何为个人发展铺路。”在省委宣讲团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德坤的指导下,《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主讲人、辅导员赵宝结合17年工作经历,最终选择日照电商头部企业作为例子,一句“当985、211的毕业生在新就业形态中谋发展时,我们在座的同学们该作何规划?”直击学生心弦。
为追求最佳效果,试讲演练成为常态。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马一森在模拟试讲中一度因过于学术化被“亮黄牌”。在宣讲团成员的建议下,他用数据说话,把如何破解人口困境、提升人民福祉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指引路径清晰展现,让人一听就懂。

2024年10月24日,“师韵金声”青年宣讲团在千佛山校区正式启航。校党委书记冯继康与省委讲师团领导共同揭牌。当首批宣讲员双手接过聘书时,台下青年学子的眼中闪烁着期待。
首场宣讲中,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王权哲讲述中国式现代化中师范生“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使命,台下掌声雷动。首战告捷只是起点,宣讲团成员们迅速深入校园进行宣讲。
当新闻与传媒学院青年教师毕文佳站上“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寻找青年“政治佳”理论宣讲主题活动济南片区线下擂台决赛讲台,一举摘得山东省“青年金牌讲师”桂冠时,“师韵金声”已从校园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为让宣讲持续焕发生命力,宣讲团建立动态反馈机制,注重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如今,“师韵金声”已开展百余场活动,覆盖师生超万人。校党委副书记万光侠介绍,其秘诀正在于激发青年内生动力,构建宣讲长效机制,答好“讲什么”“谁来讲”“怎么讲”的必答题。
在内容上,将“文件语”转化为宿舍卧谈时的“青言青语”;在队伍上,汇聚一批有故事、有激情的青年“播火者”;在阵地上,让宣讲走出“舞台讲台”,走向“教室宿舍”“楼宇场馆”,让理论宣讲随时随地、入脑入心。
从千佛山下的启航,到泉城高校的共鸣,“师韵金声”青年宣讲团正用青春之声传递信仰之力。当青年成为理论传播的主角,党的创新理论便在朋辈对话中焕发出蓬勃生命力——这恰是山东师大对“如何武装青年”这一时代命题最有力的回答。(巩固 董广远)
编辑:夏宇
制作:赵新华
审核:岳远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