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个幸福的“辇”
在青州市邵庄镇,藏着一座有着浓厚齐文化的历史名村——王家辇村。这里曾是齐国猎场,村庄因齐桓公曾在此停车驻辇而得名。

以前,王家辇村的经济水平在邵庄镇相对落后,资金缺乏、人才匮乏等影响了村庄的发展。
近年来,通过积极探索村党组织“跨村联建”,邵庄镇以王家辇村为中心成立了黑山新村,发展特色文旅产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回到家乡,助力乡村发展。
2024年,新村村集体收入突破120万元,今年“五一”假日期间接待游客3000余人——王家辇村迎来了蝶变。

为弘扬齐文化,王家辇村建设了齐国古大门。穿过大门,漫步于村庄的主路,脚下是平整的巷道,两侧是讲述齐国历史的艺术墙绘,生命力顽强的古槐枝繁叶茂……一步一景,皆是王家辇村独一无二的风光。

几年前,村庄举办了乡村音乐节。锣鼓喧天的歌舞盛宴、新潮有趣的后备箱集市、婀娜多姿的汉服巡演、目不暇接的非遗表演……节会展演擦亮了王家辇村“齐风青韵”的名片,也奏出了古村文旅融合发展的强音。

沿着主路向前,一座稷下书房正等待与它邂逅的游客。
得益于镇政府的“五清强基回头看”行动,村子的闲置院落被盘活,摇身一变成了村里的“文化粮仓”,整墙的书籍满足了村民的阅读需求。
在这里,身着古装的小朋友们玩起了“穿越”游戏,书房成为集学习交流、艺术展览与研学活动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空间。

稷下书房是人们学习、聊天的好去处(张成祥/摄)
来这里的游客,当饥肠辘辘时,不妨来聂家土菜馆瞧一瞧。在这里不仅能品尝到新鲜的天然食材,还能体验到拆“时令盲盒”的惊喜,吃什么全听季节安排。
再往里走,有一座民宿。除了节假日客房生意火爆以外,它也是众多高校社会实践团队的休息驿站,一年到头不打烊。

村民在老槐树下乘凉(郭风海/摄)
路旁,银发老者们眼里泛着笑意,细细打量着往来游客,并热情地向游客介绍村庄的历史,言语里满是自豪感。“古村发展唤醒了村民的文化认同感,也滋养着年轻一代的成长。”王家辇村党支部副书记韩宁说。(任昕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