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的“汶源实践”
济南市钢城区汶源街道,是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和莱钢集团公司的行政办公区以及最主要的职工居住区,曾承接莱钢“三供一业”移交任务,一次性接收19个莱钢小区。随着国企职工生活小区移交给街道管理,新老问题交织,社区治理难度不断加大。近年来,汶源街道通过聚力参与、志愿服务、打造品牌等做法,找准症结,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有效凝聚社区治理最大公约数,打造社区治理新模式。汶源街道充分运用社区资源,探索形成“1+365”模式。“1”,即坚持党建引领;“3”,即由社区党组织、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三方共同打造为民服务“同心圆”;“6”,即建立社区党建、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社区教育、社会治安“六位一体”的社区治理新模式;“5”,即努力实现引领作用好、共建共治好、人员素质好、工作业绩好、服务群众好的“五好”目标。运用这一模式,让群众感受到基层自治的优势与实惠,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力源社区“和韵”太极拳队在广场打太极拳
畅通群众参与渠道,强化志愿服务建设,完善协同共治机制。落实好居民议事会议、居民代表会议等群众自治制度,加大“三务”公开力度,保障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各项权利。加大志愿服务队伍培养,居民参加志愿服务可以获取爱心积分,用积分兑换家政类服务或生活用品,通过“奉献—积分—激励—奉献”的良性循环,提升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形成“组织联建、实事联办”的志愿服务合力。在社区内设立“有‘汶’必答”帮办代办服务窗口,协调其他职能部门进社区办公,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打造“一社区一品牌”服务群众新名片,联动多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街道8个社区都有党建品牌,其中金鼎社区品牌为“有事好商量”,通过四项“商量+”举措,达到共建共治共享 “幸福家”的目的;力源社区品牌为“和合共生,和美力源”,通过“把居民当家人,把社区当家建”理念,在小细节中体现大民生。社区实现“红白理事会”全覆盖,吸纳热心公益事业、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到理事会,结合实际制定理事会制度及服务细则,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搭建“和为贵”调解室,制定务实有效的议事规则,构建“党支部+议事会+小区业委会”的三角自治模式,实现社区治理多元素多元化参与。日间照料中心实行多元融合,通过“全区覆盖、全科照料、标准管理、财政兜底”的方式,对各类困难群众实施生活照料和综合救助。
强化新型载体利用,推进智能化平台建设。构建集帮办代办、网格化管理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智慧服务平台,打通社区信息枢纽,督促党员通过线上线下参与社区治理,实现“掌上办事”少跑腿、服务居民“零距离”。加强“雪亮工程”、综治网格化服务平台和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边建边用边规划,完善“探头站岗、鼠标巡逻”视频监控全覆盖,实现数字赋能社区治理。(孙小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