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刊《支部生活》主办

传递中央和省委声音的重要喉舌

联系基层组织和党员的重要桥梁

交流和展示工作经验的重要平台

观察当代山东新形象的重要窗口

山东党建网
微信
手机版

生命的桥——追忆“齐鲁时代楷模”张军桥

来源:山东支部生活微信2025-08-13

8月12日晚

“齐鲁时代楷模”发布仪式举行

山东援非医生张军桥同志

被追授“齐鲁时代楷模”称号

张军桥同志生前系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第27批援坦桑尼亚中国医疗队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

2025年6月15日,张军桥同志在坦桑尼亚为施救当地落水民众而英勇牺牲,年仅38周岁。

“生命是我最看重的”

“对于我一个医生来说,生命是我最看重的,不管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还是到80多岁的老人,在我这都是生命。我们得想办法尽全力去挽救每一个生命……”这是张军桥生前在视频中对朋友袒露的心声。

张军桥的家乡在昌乐县鄌郚镇丁家庄村。2009年7月,他本科毕业后入职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现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工作十余年间,他始终勤恳敬业,恪守救死扶伤的医者初心,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医生的职责。

2020年2月,新冠疫情暴发之际,张军桥主动请缨,奔赴湖北抗疫前线。在将近两个月的战斗中,他全身心投入救治患者。

作为麻醉医生,他承担着气管插管、抢救危重病人等高风险的临床任务。同时,他还主动协助队友查房、处理医嘱、书写病历。

在这特殊的战场上,张军桥不仅用专业守护着患者的生命,更展现了一名医者的仁心和沉甸甸的责任担当。

“摆摊医生”的心跳使命

张军桥生前还有个身份:“心跳行动”志愿服务队发起人。

2020年6月,从湖北归来的张军桥决心普及心肺复苏术。他带着自费购买的人体模拟器具,利用晚上7点到10点的时间,到潍坊市人民广场以摆摊形式向过往市民演示心肺复苏动作,讲解急救要点。

很快,张军桥成了潍坊市民口口相传的“摆摊医生”。

殷金娇是张军桥开展“心跳行动”的老搭档,她回忆道:“这几年,我们做了400多场公益活动,没收过一分钱。我们几个曾商量过,要不要象征性地收10块钱成本费。但桥哥在群里非常严肃地告诉我们:‘决不能有这种想法!’他把公益培训完全当成了自己的事,从来不惜力气。”说到这里,殷金娇忍不住又一次泪流满面。

如今,“心跳行动”公益服务队已壮大至300余人,张军桥虽已远行,但那守护生命的“心跳”,依然在更多人胸膛中、在更广阔天地间,强劲不息地搏动着。

星河长明,永矗“心桥”

2024年1月,张军桥像4年前说服家人奔赴湖北一样,再次说服家人,毅然加入第27批援坦桑尼亚中国医疗队,常驻穆希比利国家医院,执行为期2年的援助任务。

张军桥在医疗队中年龄最小,担子却最重,除了作为医疗专家,他还被组织任命为医疗队队长。

在坦桑尼亚工作期间,张军桥除了专注于日常手术与教学工作,还积极组织团队前往该国其他地区开展义诊活动,也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参与当地的公益和志愿服务。

翻看张军桥生前留下的视频日志(VLOG),处处可见他与坦桑尼亚孩子们互动的温暖画面,他是首位在坦桑尼亚献血的华人,还饶有兴致地在当地尝试种植豆角。他曾在朋友圈幽默地调侃自己:“不会种豆角的山东人不是好医生!”

张军桥在坦桑尼亚参加义诊活动时与当地儿童合影(新华社发)

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生活印记,生动地展现了一位中国医生质朴而深沉的大爱情怀。就像张军桥医生常说的那样:“不需要记住我,我是一名中国医生。”

昨夜,山东省16市的标志性建筑霓虹亮起,“向张军桥同志学习”的字样映亮夜空。这一刻,无数齐鲁儿女深深铭记:张军桥——这位用生命架起中非友谊之桥的中国医生。(苑佳娜)

向张军桥同志学习”的字样在山东夜空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