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刊《支部生活》主办

传递中央和省委声音的重要喉舌

联系基层组织和党员的重要桥梁

交流和展示工作经验的重要平台

观察当代山东新形象的重要窗口

山东党建网
微信
手机版

冯忠奎:只为灯河璀璨

来源:山东《支部生活》2025-06-04
【】2.冯忠奎在配电室检查设备运行状态.jpg


持续火热的淄博像座不眠的电力剧场,冯忠奎带着他的“电力特勤组”辗转于各个高光舞台。在这座把日子过成节庆的城市里,冯忠奎是忠诚的守夜人。

▍本文阅读约需7分钟


当暮色漫过淄博市张店区主干道的梧桐树梢,冯忠奎的巡线手电筒准时划开夜色。作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淄博供电公司张店供电中心客户服务一班班长,冯忠奎工具包里的测温仪记录着每台变压器的体温曲线。十二载寒暑更迭,他累计巡线4000余公里,换来辖区23.6平方公里内12.5万户人家的灯火长明。他说:“我喜欢灯河璀璨的样子,我愿意做那个背后守护它的人。”

 经我手的活计,成色应该不一样

要守护好城市的璀璨灯河,并不容易。2013年初入职场时,冯忠奎是配电班最早到岗、最晚收工的新人,扎实勤勉的性格让他还算得心应手。但配电网系统复杂、严密,要想真正对所辖区域的每个环节、每处隐患都能做到了如指掌,自己的能力还远远不够。该如何突破局限?如何系统掌握辖区电网的运行全貌?冯忠奎启动了他的“电网解码”工程。

当天蒙蒙亮时,他比早班工人提前两小时出发,赶在晨雾未散时完成首轮设备测温;待晚班同事交回工具钥匙,他又背起泛白的工具包逆向巡检,在暮色里捕捉变压器的脉动,在笔记本上记满密密麻麻的标记。如今,那本满是数据与手绘图的笔记本,让23.6平方公里的供电网架在他脑中立体成像。

“当时的巡夜任务,是师傅交给你的任务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冯忠奎眼中泛起暖意:“算是。师傅平日里不善言谈,虽未明确要求,但我能心领神会。这份工作对我来说不仅是职责,更是信仰。我始终认为,经我手的活计,应该有不一样的成色,我应该做到更好。”

要强的性格磨炼了冯忠奎骨子里的“较真基因”。对于高、低压开关故障,冯忠奎利用业余时间与废旧开关“较真”了3个月,经过对300个废旧开关的来回拆装,他一举成为业内有名的“开关维修小能手”;针对龙门架吊装检修中常见的难题,他发明了可伸缩、可组装龙门架……

这些不断较真而来的技术突破,有力保障了城市电网的安全运行。在今年4月中旬发生的强对流天气中,狂风肆虐、树木倾倒,淄博电网成功经受住严峻考验,实现输、变、配设备“零跳闸”,紧密织起居民安全用电的防护网。

 万事有解,只是时间问题

“私底下我们叫他‘冯三多’,其中一项就是点子多,有什么问题他总能想到办法。”张店供电中心李工说道。

【】冯忠奎在创新工作室拆解低压电缆分支仪.jpg冯忠奎在创新工作室拆解低压电缆分支仪

冯忠奎所在的班组肩负着淄博市中心城区核心供电任务——管辖着87条10千伏高压线路、826台配变设备。每次计划停电检修后,班组需对沿线几十个配电室逐个手动恢复送电,平均耗时超过2小时。

在2013年深秋的一次线路改造中,跟随老师傅执行复电任务的场景至今让冯忠奎记忆犹新:师傅将车停靠在一边,左手攥着响个不停的手机回复客户信息,右手还得握着与调度中心联络的对讲机实时汇报进展。坐在副驾驶上的冯忠奎盯着老师傅被汗水浸透的衬衫,听着此起彼伏的催促声,忧心忡忡。“传统人海战术还能跟得上城市用电需求吗?”这个巨大的问号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

那晚回到公司后,冯忠奎把带着油渍的工装往椅背上一搭,在会议室的角落里划出“研发区”,开始一路摸索着前进。没有专业信号线,他抄起剪刀拆掉了路由器网线;缺智能控制板,他拿出大半个月的工资网购元件;不会编程,他就从网站一点一点学习C语言教程,直到显示屏蓝光在凌晨3点把他的影子投到墙面上……1个多月的时间里,冯忠奎忘记了多少次推倒重来,他唯一记住的就是当时的决心:“万事有解,只是时间问题。”

那年腊月底的深夜,冯忠奎在几十次试验后终于迎来了装置成功启动。监控屏上跳动的绿色指示灯显示线路恢复供电,他抓起工具连敲了几下暖气管道,那是生性内敛的冯忠奎给自己的庆祝仪式。

第二天一早,他把装置重新连入模拟线路向师傅展示,师傅拿着游标卡尺仔细测量后,当场签字认可,并将此项成果层层上报。这项“时间继电器延时合闸装置”能将全线恢复供电时间从2.5小时缩短到15秒,相当于把原来需要人工送电的20—30个配电室变成自动送电。如今全国电网已安装2.7万套该设备,每年节省电费、人工等成本约270万元。

这项专利的落地,是冯忠奎入职后的第一项研究成果,也给冯忠奎的创新创优按下了“加速键”。入职轮岗期间,当同期新人还在消化配电基础理论时,他已在巡视记录本上标注出37处流程优化建议。3个月后,这个总追着师傅问能不能更省力的年轻人,带着8项实用新型专利通过定岗考核。

一系列创新成果的取得让大家注意到这个爱钻研的年轻人,领导找到冯忠奎,希望以他的名字成立创新工作室。冯忠奎回忆说:“我当时特别激动,毕竟我才工作不多久,但还是觉得有信心,只要我想干,肯定能干好。”2014年12月,国网电力淄博供电公司挂牌成立“冯忠奎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

站在更高的平台上,有了更多同仁的助力,冯忠奎如同“开挂”了一样。他相继主持研发了“无感知快速切换一体化装置”“24小时数字电管家”等一系列实用技术成果。截至目前,该工作室有17项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有178项成果获国家专利授权,硕果累累。

 做精神富足的奋斗者

当淄博因烧烤热浪成为网红城市时,2023年“五一”假期的牧羊村烧烤街正经历着甜蜜的负荷——日均2.3万名游客涌入,让这条曾承载工业记忆的街道用电负荷激增47%。如何接待游客?如何顺利保电?冯忠奎坦言接到任务后有些担忧。

倒计时15天,冯忠奎带着班组在图纸上排兵布阵。值班室的会议桌上铺满应急方案:若主线路过载,备用电缆能否承载?突发断电时,怎样防止人群恐慌?有没有独立于电网之外的其他光源?当思维陷入死胡同时,他突然瞥见窗台上晒着太阳的景观灯,光伏应急灯的灵感应运而生。光伏应急灯是一种通过晒太阳就能照明的灯具,将其作为电力防线再合适不过。当机立断,得到领导的批准后,冯忠奎带领班组人员加班加点,在牧羊村烧烤街共安装了13个光伏应急灯。冯忠奎说:“各地游客喜欢淄博,热情奔赴,我们供电保障决不能掉链子。”

那个“五一”假期,光伏应急灯与冯忠奎带领的保电小组共同值守了五天五夜。当最后一拨游客的喧闹声消散时,烧烤街上的灯牌仍电力充足。冯忠奎工装口袋里的对讲机,终于迎来了首个完整的沉寂之夜。

“那年‘五一’假期对淄博特别重要,从文旅局到环卫工,每个岗位都在为这座城市保驾护航。能为淄博出一份力我倍感荣光,但供电保障没有结束,我还要接着完成下一项任务。”冯忠奎说。

持续火热的淄博像座不眠的电力剧场,冯忠奎带着他的“电力特勤组”辗转于各个高光舞台。“魅力淄博 传齐之夜”演唱会、非遗灯展、社区烧烤节……他都要在配电箱旁守到凌晨。在这座把日子过成节庆的城市里,冯忠奎是忠诚的守夜人。

2025年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冯忠奎说:“我去北京领奖感触特别深刻,我们要做精神富足的奋斗者,要向往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苑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