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刊《支部生活》主办

传递中央和省委声音的重要喉舌

联系基层组织和党员的重要桥梁

交流和展示工作经验的重要平台

观察当代山东新形象的重要窗口

山东党建网
微信
手机版

党旗所指 深蓝所向

来源:山东《支部生活》2025-08-12

黄海之滨党旗红,浮标先锋立潮头。在辽阔海洋上,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海洋技术科学学部第九党支部28名党员,时刻牢记“第一身份”,将科技报国的赤诚,深深融入冲击世界海洋监测技术巅峰的征程。

心怀“国之大者”,第九党支部锚定海洋强国建设航向,以“建功海洋·矢志报国”为信念航标,通过思想淬炼与组织锻造,孕育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成为“头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为骨干的“雁阵式”创新军团。

第九党支部党员在海上布放浮标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帆赛在青岛海域进行。当时一家外国公司中标浮标项目,可是产品在试用期间就故障频出。第九党支部临危受命,由支部党员王军成院士带领党员科研骨干成立突击队,昼夜奋战60余天,成功研制出3套浮标布放在奥帆赛海域,为赛场提供了实时、准确的气象水文数据,确保了比赛顺利进行。

“支部党员不畏艰难,不怕浪高风急,攻克各种艰难险阻,逐步突破各种技术封锁,使我国的浮标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王军成说。

有一次,第九党支部党员在格陵兰海执行我国首套海气耦合浮标布放任务时遭遇飓风袭击。面临10米巨浪的生死考验,党支部书记在剧烈摇晃的船舱里紧急动员:“国家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我们,就是相信共产党员能在关键时刻顶得上,我们要用智慧和勇气把风险降到最低!”

在不断鼓舞中,党员们科学调整航线,在极寒与狂浪中奋战,最终成功将浮标布放在数千米深的冰海。这套“冰海哨兵”不仅为国家节省了宝贵的科研经费,更为极地研究获取了1389天的连续观测数据,用行动诠释了“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岗位一份责任”,这是刻在支部党员骨子里的行动密码。某次海啸预警浮标布放前夕,设备突现数据异常,在现场带队的支部组织委员徐宇柘立即组织成立党员突击队,熬了12个通宵,终于找到问题并完成抢修,保障海啸预警浮标按时布放到站位。徐宇柘回忆说:“当时所有人只想着抓紧恢复数据传输,关键时刻党员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在防灾减灾、生态保护、资源开发的最前线,到处是第九党支部党员的身影。他们将科考船、浮标试验场化作“海上移动战斗堡垒”,攻克了12项关键技术,研制出14种型号、200余套自主浮标体系,填补了6项国内空白,构建起覆盖我国90%海域的海洋监测网。多名党员因成绩突出获评“山东省先进工作者”“青岛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在捍卫国家海洋权益的无声战场上,第九党支部党员高扬“浮标先锋”旗帜破浪前行,从近海驶向深蓝,从跟跑迈向领跑,在建设海洋强国的壮阔航程中,用科技之笔“把论文写在大海上”,创造着新时代海洋强国的蔚蓝传奇。(孙继昌  张曙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