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剧本里的“支部建在连上”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总结道,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它初步解决了“党指挥枪”在军队基层落地生根、达于士兵的组织机制问题;另一方面,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
“支部建在连上”是怎么来的?
参演山东大学学生红途红色剧本演绎社(以下简称“红途社团”)的红色剧本《三湾》或是一个了解途径。
《三湾》是红途社团根据党史事件三湾改编设计的“剧本杀”。在《三湾》的沙盘推演环节,设计团队设置了一场注定失败的战役。每组玩家需率领由两个步兵和一驾马车组成的队伍(象征整编部队),通过党史问答与投掷骰子行动,逐步解放周边城市向长沙推进。面对敌人的步步紧逼,玩家却因步兵无法脱离指挥部独立行动而陷入被动。
红色剧本研讨会
这一设计源自社团对历史细节的考据:“当时我们的部队中有摇摆不定的同志,如果放任单独行动,可能出现作战溃败的情况。”红途社团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本科生张凯钧说。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攻打长沙的计划受挫,毛泽东果断放弃长沙,率部队从浏阳的文家市向罗霄山脉中段退却,29日队伍到达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当时部队内部很乱,作战失利,加上非常艰苦的连续行军,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内心开始动摇。
毛泽东经过反复思考,提出政治建军的建议,要求在士兵中发展党员,把战斗在一线的优秀士兵吸收到党内,增强党在基层的凝聚力。三湾村短暂休整的时间,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作出“支部建在连上”的历史决策。
支部,是我们党的组织体系的基本单元,也是我们党做好基层工作的根本保障。从1927年的“支部建在连上”,到如今的“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支部建在学科上”“支部建在社团里”,等等,党的组织只有始终扎根基层,才能真正成为领导基层工作、凝聚基层力量、带领基层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
“只有亲历协作、牺牲的过程,才能理解‘党指挥枪’的深意。”张凯钧说,而红色剧本让大家身临其境。
红途社团是在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指导下建立的社团,自2022年成立以来,已有3年。如今,社团已创作出《三湾》《古田会议》《延安大生产》等10余部剧本。
“目前,我们联合包括南京理工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已举办活动超900场,覆盖2万余人。”张凯钧说,“每一部剧本背后,都有无数次的推演、测试,还有场地、人员、资金等问题需要解决。在山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兄弟高校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下,我们都走过来了,还将继续走下去,为红色基因传承贡献力量。”(杨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