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刘:玩好就好
狮子刘村地处黄河、南海水库与秦皇河的交汇处,隶属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杜店街道。狮子刘原名河西刘,后来因村里出过一名战绩卓越的武将,被朝廷赐予一对石狮子,而改名狮子刘。
走进狮子刘村,街道开阔,院落齐整,氛围静美,整体呈现出北方村落的端庄大气、舒适惬意,于见惯了喧嚣、拥挤的城里人而言,一眼惊艳。
只不过,像当下许多村落一样,狮子刘村“空心化”严重,只有老人守望家园。这样的村子,该如何把日子过好?
狮子刘村是见过大世面的。早在2017年时,其人居环境整治经验就登上了央视《焦点访谈》。2018年,凭借优越的人居环境,狮子刘村登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国纪检监察报》等媒体的头版头条。那些年,到村里参观、游玩、开店的人络绎不绝,光艺术家工作室就开了8家。
遗憾的是,随着文旅业态的不断迭代,人潮来得快也散得快,2022年以后,村子渐渐安静下来。
一个遭遇发展瓶颈的村子,应该把心思花在哪儿?狮子刘村选择了带老人“玩乐”。
王佳雯是狮子刘村的驻村选调生。在她的印象里,村民都很喜欢文娱活动,“村里一搞活动,老人就都来了”。驻村两年,她组织参与了村里的许多活动。
九九重阳节,村里办重阳宴,一百多位60岁以上的老人聚在一起吃饭。老人们围坐桌前欢声笑语,村“两委”带领党员忙到飞起:择菜、洗菜、炒菜、上菜……其实也没什么“硬菜”,就是寻常的“大锅炖”,掌勺的是村里的老党员刘福义,非专业厨师,但老人们就是吃得很高兴。
“六一”儿童节,村里搞“银发童趣”活动——买一大堆生活用品,组织“老小孩们”玩套圈游戏。老人多,从早晨到傍晚,来来往往能玩一整天,谁都不空手,主打一个尽兴而归。
中秋节放电影,没有专业设备,就用投影仪投在墙壁上,再准备一些花生、瓜子和月饼,老人们边吃边看,一起“圆月”。一个人过节,“每逢佳节倍思亲”,但一群人聚在一起,就不一样了。
村里有秧歌队、锣鼓队、广场舞队,平常大家聚在一起排练,逢年过节也会演出。加上街道、开发区常会把一些活动放在村里开展,所以,平常安安静静的狮子刘村,其实有许多“热闹”可看。
可能有人不太理解,这是不是有点不务正业?
早在前些年,狮子刘村的土地就已被收储,村民并不赖此为生,年轻人外出,老年人赋闲;村集体虽算不上大富大贵,但也小有余钱。在这种情况下,保障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就成了村里的重要工作。带老人们开展文娱活动,就是帮助他们把日子过得更有趣些。
而文明新风往往就是从生活的点滴趣味、丝缕幸福中养出来的。
一场大雨过后,狮子刘村党支部书记刘俊亮出门查看情况,在一个巷子口,看到一位老太太正拿着胶带在糊下水道井盖上的孔。他上前询问情况,原来是雨后下水道往上泛味,老太太担心:“有味谁还来呀?”
如今狮子刘村的游客虽然少了,但村民的好客意识很强,时时处处不忘维护村庄的体面。
狮子刘村北侧开了一处露营基地、南侧开了一处摄影基地,虽然并不属于村里的产业,但无论是卫生清理还是后勤服务,村民都保障得很好。村里的环境更是没得说,推开家家户户的门,都是美丽庭院。村民们清楚,来露营或摄影的人可能会到村里转转或者住下,要给游客留下好印象。
王佳雯觉得村民“荣誉感很强,很团结”。
去年国庆节,杜店街道在狮子刘村办了一场村歌大赛,大赛开始前,村里的锣鼓队先自发绕场地表演了一圈,就是为给村子做宣传;冬天下大雪,村里号召党员出门扫雪除冰,结果家家户户都出来了,一位老太太拿着马扎坐在路边,一点一点地铲雪,看得王佳雯差点飙泪。
类似的事情很多,多到变成日常,让刘俊亮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用他的话来总结,就是“村里有什么事,找人过来很容易”。
所以,当许多村庄还在为婚丧嫁娶的陋俗头疼时,狮子刘村早已实现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嫁娶之事,没有高价彩礼,双方父母会量力贴补一下小家庭;丧事,不穿孝衣戴白花,不摆酒席吃包子,骨灰安置在公墓的存放架上。
成德于行,润德于心。不管大事小情,在狮子刘村,都能感受到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已经融入日常、落在平常。
7年前,狮子刘村不足150户,如今已有202户,这与村子的“空心化”形成明显反差。尤其是许多年轻人,明明都已在城里定居,却偏偏还要把户口放在村里。这是为什么?
一位在外发展的村民道出了原因:以后还得回村养老嘞!
现在村里的老人们生活得很好,年轻人在外打拼很放心,他们相信等自己老了,回到村里也能生活得很好。
狮子刘村基础设施健全,燃气、网络一应俱全,进城也很方便,宜静宜动,现在村里就有很多外来租房旅居的人。这样的“老家”,没有人舍得真正“离开”。
狮子刘村有20户“光荣之家”,也就是说,有20个家庭有现役或退役军人,占了村民户数的近十分之一。刘俊亮说:“我们村参军积极性很高。”
——虽然“空心化”,但老有所乐;虽然没有大的产业,但村民对生活充满信心;虽然人口不多,但有满满的爱国心和报国志。
这样的村庄,真的挺好!
这样的村庄,称得上文化振兴!(吕红霞)